纽时:痛失独女 吕令子悲剧在中国的普遍意义

人气 30

【大纪元2013年04月23日讯】23岁的中国留学生吕令子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遇害。吕令子的父母在一封庄严的公开信中,请求世人像逝者所期望的那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他们深感悲痛,但请“继续前行”,以此来纪念他们的女儿。公开信刊登在了吕令子生前就读的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的新闻网站BU Today上,中国媒体也做了转载。

《纽约时报》报导称,吕令子的父母没有提到一种特有的伤悲——根据中国的新闻报导,他们失去的女儿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但在本周末,关于她是独生女的讨论不断增加,或许也是受到周六四川地震的推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大约9万人遇难或失踪,很多家庭也在地震中失去了他们的独生子女,这一情况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中共媒体对吕令子是独生女一事经常只是一笔带过,或只是出现在标题中,而不会在文中进行详细报导。就连与中共及政府紧密保持一致的媒体,如中国共青团的新闻网站news.youth.cn,也对此有所提及。该话题在中国是讨论对象,但仍然具有政治敏感性,因为这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结果。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于1980年前后,该政策规定很多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

对于这种特有的伤痛,中文里甚至还有一个对应的词:“失独”,也就是“失去独生子女”。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通讯社在2月报导,中国如今有超过1亿的独生子女,也就是说,中国有超过2亿的父母只有一个孩子。

《京华时报》转载新华社的另一篇报导称,截至2012年,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至少”有100万。报导说,每年大约有7.6万个家庭痛失独生子女。

这篇报导中提及的独生子女人数大大超过之前的报导:1.9亿人。新华社没有立即对这一人数差异作出解释,但中国的统计数字经常变化很大,也可能很不清晰。

在中国,这些家庭越来越多地被称为“弱势社会群体”,这是因为,孩子往往是父母年老时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类父母面临着陷入贫困的后果。

这些人正在逐步团结起来,向社会索要更多的支持和更高的养老金,或要求政府认清他们的情况,在他们步入老年时提供特殊的财政支持。他们有一个网站,叫“失独者之家”。

去年,有几十名失独父母聚集在北京,向中央政府请愿,请求政府出台政策承认他们的特殊地位,并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他们说,政府已表示或许会响应他们的请求,不过反应的速度较为迟缓。

作为中共政治咨询机构、中共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部分,其下属人民政协网于上周六刊登了一篇报导,报导明确提出了为这些失独家庭提供更多社会和财政支持的要求。

报导说,仅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一地,“该区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类家庭已成为新的困难群体”,报导接着建议政府加大对这个群体的财政支出,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在为失独父母而设的网站上,最近的一条帖子来自两天前,该帖质问了那些负责在过去数十年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计划生育官员。帖子说,自己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身份受到登录系统保护的这名人士写道:“计生官员你们关注了失独家庭吗?”帖子继续写道:“如果这个制度坚持下去,不管是官员还是平头百姓你们谁能保证你们的子孙不出意外,不会成为失独者呢?”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双独二胎”巨额抚养费 独生子女纠结
沈阳4岁女童要嫁妆惊了妈 不要QQ要宝马
北京双独夫妻为生二胎盖30余个章
不为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所容 在澳“超生”女孩身陷囹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