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痛失獨女 呂令子悲劇在中國的普遍意義

人氣 30

【大紀元2013年04月23日訊】23歲的中國留學生呂令子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中遇害。呂令子的父母在一封莊嚴的公開信中,請求世人像逝者所期望的那樣「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他們深感悲痛,但請「繼續前行」,以此來紀念他們的女兒。公開信刊登在了呂令子生前就讀的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新聞網站BU Today上,中國媒體也做了轉載。

《紐約時報》報導稱,呂令子的父母沒有提到一種特有的傷悲——根據中國的新聞報導,他們失去的女兒是他們唯一的孩子。但在本週末,關於她是獨生女的討論不斷增加,或許也是受到週六四川地震的推動。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大約9萬人遇難或失蹤,很多家庭也在地震中失去了他們的獨生子女,這一情況在當時就引起了廣泛關注。

然而,中共媒體對呂令子是獨生女一事經常只是一筆帶過,或只是出現在標題中,而不會在文中進行詳細報導。就連與中共及政府緊密保持一致的媒體,如中國共青團的新聞網站news.youth.cn,也對此有所提及。該話題在中國是討論對象,但仍然具有政治敏感性,因為這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直接結果。計劃生育政策開始於1980年前後,該政策規定很多家庭只能生一個孩子。

對於這種特有的傷痛,中文裡甚至還有一個對應的詞:「失獨」,也就是「失去獨生子女」。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通訊社在2月報導,中國如今有超過1億的獨生子女,也就是說,中國有超過2億的父母只有一個孩子。

《京華時報》轉載新華社的另一篇報導稱,截至2012年,全國範圍內的失獨家庭「至少」有100萬。報導說,每年大約有7.6萬個家庭痛失獨生子女。

這篇報導中提及的獨生子女人數大大超過之前的報導:1.9億人。新華社沒有立即對這一人數差異作出解釋,但中國的統計數字經常變化很大,也可能很不清晰。

在中國,這些家庭越來越多地被稱為「弱勢社會群體」,這是因為,孩子往往是父母年老時的主要收入來源。這類父母面臨著陷入貧困的後果。

這些人正在逐步團結起來,向社會索要更多的支持和更高的養老金,或要求政府認清他們的情況,在他們步入老年時提供特殊的財政支持。他們有一個網站,叫「失獨者之家」。

去年,有幾十名失獨父母聚集在北京,向中央政府請願,請求政府出台政策承認他們的特殊地位,並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持。他們說,政府已表示或許會響應他們的請求,不過反應的速度較為遲緩。

作為中共政治諮詢機構、中共政治協商會議的組成部份,其下屬人民政協網於上週六刊登了一篇報導,報導明確提出了為這些失獨家庭提供更多社會和財政支持的要求。

報導說,僅在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一地,「該區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數量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此類家庭已成為新的困難群體」,報導接著建議政府加大對這個群體的財政支出,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

在為失獨父母而設的網站上,最近的一條帖子來自兩天前,該帖質問了那些負責在過去數十年間實施獨生子女政策的計劃生育官員。帖子說,自己失去了唯一的兒子。身份受到登錄系統保護的這名人士寫道:「計生官員你們關注了失獨家庭嗎?」帖子繼續寫道:「如果這個制度堅持下去,不管是官員還是平頭百姓你們誰能保證你們的子孫不出意外,不會成為失獨者呢?」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雙獨二胎」巨額撫養費 獨生子女糾結
瀋陽4歲女童要嫁妝驚了媽 不要QQ要寶馬
北京雙獨夫妻為生二胎蓋30餘個章
不為中國獨生子女政策所容 在澳「超生」女孩身陷囹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