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零食成瘾一口接一口的真相(中)

作者:幕内秀夫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天然美食总让人适可即止

且容我进一步具体说明。烤番薯、番薯羊羹、甜薯烧与袋装零食“甜心薯”……这些全都是用番薯制成的食物。在上述选项里,当你饱餐一顿之后,你还吃得下哪些食物?

我猜想应该没有人会选烤番薯吧?番薯羊羹或许还吃得下一些,很多人也会拿甜薯烧搭配咖啡,当饭后甜点吃;如果是甜心薯……即使是才刚吃饱饭,还是能瞬间吃完一整包吧?

小孩子的胃容量较小,饭后可能吃不下甜薯烧,但如果是制成袋装零食的番薯片,一定会喀滋喀滋地吃个不停。

仔细想想,同样是用番薯做的食物,有些“吃得下”、有些却“吃不下”,真的是很不可思议。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天然的味道与精制味道之间的差异。

虽然原料同样都是番薯,但在制作日式点心番薯羊羹时,会在番薯里添加“砂糖”;制作西式甜点甜薯烧时,除了“砂糖”,还会添加大量奶油与鲜奶油等“脂肪”;至于饭后还是吃得下的袋装番薯片,则添加了“砂糖”、“脂肪”与“鲜味调味料”,以及大量的“食盐”。

另一方面,当人感到饱足时,完全吃不下烤番薯或秋刀鱼,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天然的甜味、鲜味与脂肪,再好吃都不会让人过量饮食。身体会自行判断正常状态下的“必须摄取量”,并控制食欲。

反观“美味四重奏”,这是人工制造出来的“非天然”味道。靠着单独添加或是结合两种、三种与四种味道,调制出受欢迎的口味。事实上,愈复杂的调味过程会让我们无法正常控制食欲,进而摄取过多热量。

小孩的胃容量较小,但只要一吃使用大量美味四重奏的炒面或咖喱饭,孩子就会全部吃光光,相信为人父母者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

如果是裹上厚厚一层美味四重奏的袋装零食,孩子过量饮食的状况会更加严重。袋装零食比日式与西式点心更难应付,让大脑不容易做出正常判断,发出“吃饱了,停止饮食”的指令。大家都说甜点是另一个胃,我认为袋装零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另一个胃”。

脂肪量相当于“黑鲔鱼肚肉”

以前有个电视节目曾经推出过一个单元,要来宾试吃“神秘天妇罗”。所有来宾皆纷纷表示好吃,频频询问主持人里面是什么。其实这个天妇罗是将面纸油炸过后,再洒上少许盐制成的。

这个单元的主旨就是要验证高热量的“脂肪”如何让所有食材变好吃,从现场来宾的反应即可看出实验结果相当成功。

个人认为若论危险性,袋装零食与面纸天妇罗十分接近。虽说袋装零食的原料是芋薯类或玉米,但切成薄片的造型就是让它变成恐怖食物的原因。切成薄片的好处只是带来酥脆口感而已,根本吃不到真正的食物。

原本以为吃“洋芋片”就是在吃马铃薯,但事实上只是在吃渗透至洋芋片里的油,以及附着于洋芋片表面的调味料而已。

一走进超市与便利商店,就能看到卖场中许多架上都放满了袋装零食,其中甚至不乏零食卖场面积将近一半的店面。

坦白说,我个人认为吃一点洋芋片这类袋装零食,的确是很好吃,但因为它太油腻了,所以我不会想吃多。我会因爱吃而买来吃的零食,顶多就是喝啤酒时配着吃的烤米果。

一直以来袋装零食都给人“那是小孩吃的点心”的印象,但仔细逛一下卖场就会发现,许多零食厂商都推出了适合下酒的口味与产品。

受到通货紧缩、景气衰退的影响,我听说买零食回家配酒的“宅酒族”有愈来愈多的趋势。零食厂商为了刺激销量,无不投注心力研发成年人喜欢的商品,大举进驻超市与便利商店等销售通路。

※十三款袋装零食的平均值
(根据《五订补日本食品标准成分表》资料制作而成)(图 :脸谱出版社 提供)

我的研究所调查了二十种袋装零食的脂质量。各位读者是否曾经看过标示在包装背面的“营养标示”?

“营养标示”上清楚标示着该包零食的热量与脂质量,仔细调查便会发现每包零食的脂质量从百分之二十到四十不等,平均约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百分比系指一百公克零食中含有几公克脂质,因此只要对照营养标示,就能轻松算出含量)。

结果真是惊人。虽然每个人的喜好各有不同,但脂质含量百分之三十,是一般人觉得好吃的标准值。说得精准一些,脂质百分之三十相当于经典美食“猪五花肉”、“沙朗牛排”与“黑鲔鱼肚肉”的脂质量。

每次美食节目播出来宾吃牛排或黑鲔鱼肚肉时,一定会闭着眼睛,享受“油脂在舌尖上融化”的感觉,恍惚的神情宛如置身天堂。

既然袋装零食的脂质量与牛排或黑鲔鱼肚肉相同,吃零食令人感到飘飘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顺带一提,添加“大量起士”的袋装零食,脂质量比黑鲔鱼肚肉还高,达百分之三十六。

说来令人意外,速食套餐一定会附赠的炸薯条,脂质量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而已。即使如此,只要在速食店里观察吃着炸薯条的客人,就会发现他们的嘴巴从来没有停过,以“埋头猛吃”来形容也不为过。

袋装洋芋片虽然只有薄薄的一片,脂肪含量却比薯条高,可说是名符其实的高脂肪食品。

换句话说,现代人是将脂质量比牛排或黑鲔鱼肚肉还高的食品,当成“点心”、“消夜”或“深夜餐”来吃。袋装零食吃起来酥脆无负担,容易令人忽略其造成的健康隐忧,这是过去从来没有的饮食文化剧变。

令人担心的是,一般人不会每天吃牛排或黑鲔鱼肚肉,但一包只要一百~两百日圆的袋装零食,却是每天都能买来犒赏自己的“大餐”。

只要想吃,无论小孩或大人每天都能吃,我认为这就是愈来愈多人“戒不掉”的原因。@(待续)

摘编自 《为什么一口接一口停不了?:揭开零食成瘾的真相》 脸谱出版社 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