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画家

【水彩行家】品故乡馥郁芳华5

循陈品华老师彩笔之邀约 分享一份寻访原乡的感动 作者:林毓修
林毓修
font print 人气: 117
【字号】    
   标签: tags:

礼敬与回馈

如果不曾耕作,又怎能理解扒光碗中饭粒是对农民尊严的礼敬;这并非惜物或习惯的养成问题,而是一份“感同身受”的美感觉知。“土地”绝不仅仅只是供人行、居甚或予取予求的空泛对象,倘若认知正确,着眼角度自然不凡。

品华老师在写景构图中不由自主地将视野放低,高视点囊括眼前地表上之动情元素,在逾三分之二的空间里述说着她的最爱;让人常有俯揽大地、欲予拥抱的观照感。又像顶礼膜拜土地之姿、低头礼敬之势,由景深引导视线延展于无限深广。天地如此辽阔,幸福的我们理当感念,在“使用”与“拥有”间应予斟酌!

2013年冬,品华老师怀着感念亲恩与回馈桑梓的初衷,在孕育、养护她的父母以及土地上开了久违的个展,计划以义卖方式将所得捐赠给正在盖急、重症大楼的台东马偕医院,没有冠盖云集之热闹排场,有的是热情乡民与好友们的慷慨。当全数展品完售后品华老师开心的笑了,这份喜舍的愉悦令人好生感动!一如芝兰吐暗香…高雅而芬芳。

陈品华《池上油菜花海》 76×56cm 2013(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回家的路

专访完那天风静静沉沉的,在回家的路上,努力想厘清却又不知从何着手。若不是因为专访的因由,怎能料到如此丰沛的热情与心念会蕴藏在她小小的身躯里。

与老师熟识的这些年来,未曾这么近距离地探访其创作的心灵轨迹,正如作品“山”:我是朝山的旅人,面对眼前大山巍峨,本应霁白耀眼之山头却以低调银灰统整,抑压其争锋出色的霸气;虽廓隐于大气之中但仍绝世而崇高。而积累出如此高度的底层山峦,在高雅迷人的色域中,建构出中低海拔丰富多姿的迷离深度,令人神往!

陈品华《山》 76×56cm 1993(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写稿到此约略能体会:站在眺望都兰湾的土地上,五十年的物换星移,树高了又倒,建物突兀地占领了朴实的自然…。一股热流欲夺眶而出的悸动,赶紧提笔画了又画,深怕存在了这么多年的存在会被剥夺;一旦改变,可能连回忆或凭吊的机会都没了,怎能不草、木、叶、石个个都描拾入心呢!

好像走在作品“旱地”上,远方微露的青山有绿水常伴的家,是身、心、灵最佳的归处,也是每年再怎么忙都要回来探视的地方。这条“回家的路”有着孩提时探索的足迹、有着雨季时山花点点的偶遇,也曾奔逐、也曾跌跤、也曾倾倒于草浪阵阵,亦或伤感于旱季的枯黄瑟瑟…。

这片熟得不能再熟的平凡坡地,一条走到无法忘却的崎岖山路,总在心烦意乱时给予适切的倾吐和抚慰。望著作品里朴拙有力的笔法,或枯、或干、或折枝尽都如实的载记着,这不再是拥有多少美的原理、原则可供表述,而是艺术家生命中无可取代的独特感知,在无压感的聆赏中传递出内心无声的呐喊,在这条一年一年渐渐不熟的路上。

陈品华《旱地》 76×56cm 1996(图: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人在执著时显得单纯 画在单纯中读到执著
再高的技巧 永远无法告诉人们 什么是爱
唯有 有爱的心 方能圈画出动人的所在

品华老师是 希望你我也能是

原载:水彩艺术资讯 第十六期
责任编辑:周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水彩是最适合旅行写生的媒材,十九世纪英国的画家们就是以水彩画来纪录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的风光,维多利亚女王也是藉由这些水彩画神游她的领土,并成为当时英国最大的水彩画收藏家,同时也让英国的水彩画蓬勃发展。
  • 有些画赏读时 没有惊叹 只留有语塞词穷的澎湃 有种图 话说得清轻 却常搅动又沉又稠的心绪 并非排山倒海的撼动 而是涓涓细流的述说 述说 太平洋的蓝 都兰湾的愁 述说 卑南溪的喘息 在打了赤膊的土地上 述说着四季更迭的容颜 在这片岁月踏走过的扎实 这是品华老师说的画 用彩笔眷着家 也释爱
  • 画家的作品如果不能让人记得人间的温情、土地的芬芳、历史岁月的痕迹、鸟儿的欢唱、和四季的容颜以及增进人类生活品质的美感经验,那有什么崇高的价值可言呢? —品华
  • 大自然的奥妙就在于它总是默默陪伴着你抚慰着你,不会硬要强加什么给你,只是耐心等待你去亲近它。多年来巡礼东海岸,让我从中领会很多。我重复的画沙滩,学习它的“柔软”;画岩石,学习它的“坚毅”;画大海,学习它的“包容”;画大山,学习它的“沉稳”;太多隐藏的道理与美感值得我们去发掘。 —品华
  • 倘若你没顶着烈日,在蒸烤过的土地上劳作过。或者你也不曾眼睁睁地看着风灾土石无情地蹂躏一家子的未来。也或许你突然觉察到:家乡的种种美好已似父母之身若残蠋般一点一滴流逝得心慌…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整个欧洲艺术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画领域里,它拥有好几个第一:第一幅意大利双人肖像画、第一幅描绘室内场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风景的绘画风格。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