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公路印钞机”巨亏最亏的是谁?

人气 22
标签:

【大纪元2014年12月31日讯】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度,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为3652亿元。其中,政府还贷公路1553亿元,经营性公路2099亿元,分别占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的42.5%和57.5%;高速公路3316亿元,一级公路168亿元,二级公路74亿元,独立桥梁隧道94亿元,分别占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的90.8%、4.6%、2.0%和2.6%。

2013年度,全国收费公路支出总额为4313亿元。其中,还本付息支出3147亿元,养护经费支出390亿元,运营管理支出457亿元,税费支出214亿元,其他费用支出104亿元,分别占收费公路支出总额的73.0%、9.0%、10.6%、5.0%和2.4%。

2013年度,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结果为负661亿元,即整体亏损661亿元。其中,政府还贷公路亏损560亿元,经营性公路亏损101亿元;高速公路亏损618亿元,一级公路亏损37亿元,二级公路亏损9亿元,独立桥梁隧道盈余3亿元。

上述统计公报意味着,去年每收取10元的通行费,就有8.62元用于偿还债务本息(其中4.67元偿还利息,3.95元偿还本金),1.07元用于公路养护,0.59元用于税费支出,1.25元用于运营管理,其他支出0.29元。整体收支平衡结果为负1.82元。

一个被人们称之为“印钞机”的收费公路,一个“一本万利”的收费公路,不需要任何科技创新,不需要什么高超的管理团队,居然还弄出个巨额亏损的局面。让老百姓感到不可思议又实在是无可奈何!老百姓用自己的血汗一点一点喂养着这只超级大老虎,也目睹了大老虎怎样被豢养成恶虎的过程。

目前,全国10多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都实行高收费。公路通行费标准比欧洲等发达国家高了9倍之多。一些原本由政府投资的公路,在15年收费期限到来之前,政府常常通过转让方式,将其摇身一变成为经营性收费公路。这种做法不仅是责任感丧失的表现,同时也是违法的行为。由于相关信息不公开不透明,这种故意延长收费时间,抹杀公路公益性特征的做法,常常游离于公众的监督之外,人们只能无奈接受宰割。

广深高速被业界誉为“中国高速公路的典型样本”。作为连接广州和深圳的交通要道,1997年通车运营的广深高速是一条经营性公路,由港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广东省交通集团下属企业合资运营。广东省交通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广深高速当初投资114亿元,截至2012年已累计收费超过410亿元,收入远远超过投资。

引发舆论哗然的还有京石高速换了马甲继续收费之事,11月22日,原京石高速公路河北段(现G4京港澳高速公路京石段)因收费年限到期停止收费。但免费时间只有40天,今年年底,在原京石高速的路基上,“新京石高速”重新上岗,并重新获得22年的收费权。

老百姓心目中犹如“印钞机”的高速公路,一年竟然亏损661亿元!值得拷问的是:究竟谁把钱赚走了?如此高昂的通行费,最终买单的不仅仅只是车主,而是每一个老百姓。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公路的货车通行费平均每公里超过1.3元人民币。每年上万亿运输费用要打入商品成本,中国运输业的流通费用占一般商品价格的50%,占农副产品价格的70%,以至于农贸市场价格的变化,不再取决于生产季节的变化,而是取决于运输成本的变化,收费负担几乎都要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并且主要是转嫁到穷人头上。

道理很简单,越是穷人,对公共资源的依赖性就越高,当公共资源变成公共负担时,所承受的负担也就越重;越是穷人必需的生活物品,所分摊的运输费用比重就越大,为公共负担所掏的钱就越多。如果回归公路的公共性质,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和食品价格至少可以下降一半以上,老百姓的消费购买力也会大幅提高。

高收费高亏损的怪像在于权力没有被约束,要想把权力关进笼子,就要把老百姓的权利放在首位。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还权于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还利于民”。只有把垄断权利还给老百姓,各种特权成本才不会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中国收费公路发的是百姓财
收费公路黑幕 中国过路费占人均GDP2%
全球收费公路 7成在中国
【热点互动】“没收费公路就没当下成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