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金融危机难免 专家吁让高风险产品违约

【大纪元2014年02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作为中国影子银行最大组成部分的信托,去年资产规模已达10.9万亿,目前兑付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临亏损的投资者甚至言称血战到底。对于中共的救市,经济学家谢国忠称,危机在所难免,救市只能在短期内推迟其发生,应该让高风险产品违约。

2013年末中国信托资产规模增至10.9万亿元

作为中国影子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托业,对渴求资金的房地产业及地方政府起到了输血的作用,其规模越来越大,占GDP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随之风险的到来也不可忽视。

中国信托业协会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国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规模为人民币10.9万亿元,与2012年的信托7.5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同比增长46%。

这一个按季度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信托公司对地产行业净新增融资人民币1395亿元,而上年同期对地产行业的净新增融资仅人民币116亿元。中共央行称,去年10-12月份,银行对地产开发商的净新增贷款为人民币800亿元,约相当于信托融资的60%。

信托兑付危机此起彼伏

不断曝出的信托产品兑付危机,不仅成为影响信托业未来的“定时炸弹”,也凸显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银行代售的信托类产品,实质上就是银行为了规避资本监管将信贷资产出售给信托公司,再由信托公司为拟融资企业发放贷款,其实就是影子银行活动。

1月31日是中诚30亿矿产信托“诚至金开1号信托计划”的兑付大限,融资方振富能源实际控制人身陷囹圄、名下矿厂停产、核心资产短期难于变现,让这单信托项目的顺利退出蒙上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阴影。市场担忧,中诚信托面临30亿“刚性兑付”恐血本无归。

但在兑付大限到来前的1月27日,中诚信托与三家战略投资方达成共识,将兑付矿产信托产品“诚至金开1号”的本金。有信息表明,此次接盘的三家投资者分别来自中诚信托、工商银行和山西地方政府推介。这个问题说明,政府又在动用纳税人的钱为危机开脱,试图粉饰太平。

信托公司除了和银行类的金融机构关联密切之外,和中共政府的关系也不浅。因为很多信托公司拥有地方政府背景,如北京信托、吉林信托等等。正因为信托和中共政府的关系密切,刚性兑付的神话暂时未被打破,其背后中共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日前,吉林信托再曝违约,吉信•松花江(77)号山西福裕能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目规模为9.727亿元,已经连续4期无法兑付。

根据吉林信托最新公告,目前联盛能源已根据山西省金融办印发的《关于签署(山西联盛战略重组指引)的通知》进行重组,山西联盛、各债权人、各有关机构已在签署过程中,但个别债权银行尚未签署该重组指引。

吉林信托投资者称将血战到底

大陆媒体2月14日报导,多名建设银行高端客户,亦是山西福裕能源项目投资者,来到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抗议、讨说法”。他们认为,建行作为投资者的项目推荐方、资金募集方,以及联盛的监管方,在项目出现问题时却几经推诿、毫不作为。

投资者表示,出于对建设银行的完全信任,在建设银行业务经理的无风险保证下,购买了该信托产品。“甚至有很多支行行长亲自出面进行推荐,说此款信托计划是经过建设银行总行审批通过的信托计划,企业资质优良,是建行AAA级客户,还款完全没有问题,是一款‘无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有投资者甚至激愤的表示,山西建行的领导坚持称不管,如果最后真没人管,就去建行血战到底。

谢国忠:中国应放任高风险信托产品违约

自2008年起,投放于投机性资产的资金过于庞大,以致危机也越来越大。如果政府坚持出手救市,则只有印钞才能提供足够融资,这将导致高通胀及货币贬值。

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实际上危机在所难免,救市只能在短期内推迟其发生,中国应放任高风险信托产品违约。否则用纳税人的钱推迟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关于近来屡次出现的信托危机事件,谢国忠认为银行应在某种程度上为此类产品的违约承担责任。软着陆并非通常而言的“好”的方式,而硬着陆则有可能通向更好的结局,进程也更快。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责任编辑:刘晓真)

相关新闻
中国影子银行崩溃将致全球风险 影响远超金融危机
第一张骨牌将倒 中国金融系统到全面崩溃边缘
中国金融风险需警惕 马年理财擦亮眼
外媒:中国经济处于危机前状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