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大民营钢企爆债务危机 规模超100亿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2014年03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山西省第一大民营钢铁公司海鑫钢铁日前爆发债务危机,涉及33家金融机构和若干第三方担保公司,债务规模超过了100亿元。在重组前景不明、银行起诉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开始施压,令海鑫钢铁恢复生产。

山西最大民营钢企爆发债务危机

在中共政府大规模投资产生大量债务的同时,对各行业产生的影响也弊端凸显,多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其中钢铁行业最严重。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利润下滑、负债累累。宝钢、武钢、鞍钢这三大钢铁央企之一的宝钢股份,29日发布其2013年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18亿元,同比下降42.33%。

在大环境不妙的情况下,原有被掩盖的风险正不断显露,危机开始爆发。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企海鑫钢铁集团陷入危机的消息迅速引起关注。上周被曝逾期贷款、生产停滞之后,其重组问题已经成为当地政府急需完成的工作,但重组过程中最重要的企业负债规模、逾期贷款数目一直是个谜。

目前,海鑫钢铁集团所在地山西闻喜县,汇集了各色人等,绝大部分是海鑫钢铁的债权人。据《经济观察报》3月29日报导,其中一位债权人说,已经涉及33家金融机构和若干第三方担保公司,债务规模远不止30亿,而是超过了100亿。近期,当地政府将会再次召开债权人大会,商讨这场危机的应对之策。

知情人士称,早在两年前,海鑫钢铁集团就通过11家金融机构使用了近100亿规模的授信额度。这些资金授信或为贷款、或为贸易信用证。这些金融机构包括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他们为海鑫钢铁集团提供了授信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等资金需求。

重组前路未明 银行发起诉讼

据悉,山西省政府已经组成了一个海鑫钢铁债务处理小组,上周他们曾经开过一次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一位山西省政府高层表态称,山西省政府不希望山西省接二连三地出现民营企业陷入困境的局面,因为此前已经有了山西联盛能源案。

有业内人士表示,海鑫钢铁债务总计实际上超过固定资产了,风险敞口已达150亿元到200亿元。此外,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的投资业务肯定也出现了问题,否则不可能坐视钢厂面临困境而不出手,重组方可能面临超过150亿的债务包袱。

山西省政府更希望海鑫钢铁的债权人能够出面托管这家企业,以免于进入破产清算。但债权人表示要托管或者重组海鑫钢铁的前提是,海鑫钢铁必须破产,否则庞大而复杂的债务规模任何企业都吃不消。

现在,作为海鑫钢铁的债主之一,光大银行又开始发起了诉讼。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状告海鑫钢铁及关联企业,向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该院认为原告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查封、冻结被告银行存款3.24亿元或其他等值财产。

当地政府开始施压令海鑫钢铁恢复生产

海鑫钢铁现有的6座高炉均已停产,厂区对外界封闭,近期也没有购买铁矿石等原料。各地供货商云集闻喜县,也在等待最终结果出来,期盼所拖欠的供货款能够兑现。

实际上,在当地政府介入后,海鑫集团董事长李兆会和他的妹妹李兆霞已经于上周末悄然赶回海鑫钢铁,并组织召开了海鑫钢铁的内部会议,包括海鑫生产恢复小组成员等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海鑫钢铁的6座高炉,除了5号高炉其它几座基本上全部熄火停产,高炉从熄火到复产,不光是燃料要重新弄,炉子里面的耐火材料有时候也需要重换,非常耗成本。业内人士认为,要恢复生产资金至少投入十几亿元。

海鑫钢铁负债率很高,李兆会可能先筹一笔钱去运营,算是对地方政府的一个妥协。《第一财经日报》3月31日报导,海鑫钢铁在这个时候提出复产,很大程度上是有政府在背后施压。数据显示,海鑫钢铁现有员工接近1万人,在钢铁行业好的时候,这家钢厂的高炉全部开起来,产值能占到全县的80%以上,即便现在不景气,产值也能占到40%~50%。

可以说,作为昔日当地的纳税大户,海鑫钢铁光环不再,如今的现状用焦头烂额来形容并不为过,在地方政府的施压下,海鑫钢铁能否走出这次债务危机实难预料。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责任编辑:刘晓真)

相关新闻
中国造船业产能过剩难除 800家船企将洗牌
中共化解产能过剩 民营钢厂关停潮来袭
中共官方外贸数据 泄密中国经济处危险境地
中国经济形势严峻 陆企“不务正业” 外企抓紧逃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