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大民營鋼企爆債務危機 規模超100億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山西省第一大民營鋼鐵公司海鑫鋼鐵日前爆發債務危機,涉及33家金融機構和若干第三方擔保公司,債務規模超過了100億元。在重組前景不明、銀行起訴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也開始施壓,令海鑫鋼鐵恢復生產。

山西最大民營鋼企爆發債務危機

在中共政府大規模投資產生大量債務的同時,對各行業產生的影響也弊端凸顯,多行業嚴重產能過剩,其中鋼鐵行業最嚴重。大部份處於虧損狀態,利潤下滑、負債纍纍。寶鋼、武鋼、鞍鋼這三大鋼鐵央企之一的寶鋼股份,29日發佈其2013年年報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8.18億元,同比下降42.33%。

在大環境不妙的情況下,原有被掩蓋的風險正不斷顯露,危機開始爆發。山西省最大的民營鋼企海鑫鋼鐵集團陷入危機的消息迅速引起關注。上週被曝逾期貸款、生產停滯之後,其重組問題已經成為當地政府急需完成的工作,但重組過程中最重要的企業負債規模、逾期貸款數目一直是個謎。

目前,海鑫鋼鐵集團所在地山西聞喜縣,彙集了各色人等,絕大部份是海鑫鋼鐵的債權人。據《經濟觀察報》3月29日報導,其中一位債權人說,已經涉及33家金融機構和若干第三方擔保公司,債務規模遠不止30億,而是超過了100億。近期,當地政府將會再次召開債權人大會,商討這場危機的應對之策。

知情人士稱,早在兩年前,海鑫鋼鐵集團就通過11家金融機構使用了近100億規模的授信額度。這些資金授信或為貸款、或為貿易信用證。這些金融機構包括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他們為海鑫鋼鐵集團提供了授信貸款、承兌匯票、信用證等資金需求。

重組前路未明 銀行發起訴訟

據悉,山西省政府已經組成了一個海鑫鋼鐵債務處理小組,上週他們曾經開過一次會議。在此次會議上,一位山西省政府高層表態稱,山西省政府不希望山西省接二連三地出現民營企業陷入困境的局面,因為此前已經有了山西聯盛能源案。

有業內人士表示,海鑫鋼鐵債務總計實際上超過固定資產了,風險敞口已達150億元到200億元。此外,海鑫集團董事長李兆會的投資業務肯定也出現了問題,否則不可能坐視鋼廠面臨困境而不出手,重組方可能面臨超過150億的債務包袱。

山西省政府更希望海鑫鋼鐵的債權人能夠出面托管這家企業,以免於進入破產清算。但債權人表示要托管或者重組海鑫鋼鐵的前提是,海鑫鋼鐵必須破產,否則龐大而複雜的債務規模任何企業都吃不消。

現在,作為海鑫鋼鐵的債主之一,光大銀行又開始發起了訴訟。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支行狀告海鑫鋼鐵及關聯企業,向上海市第一中級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該院認為原告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裁定查封、凍結被告銀行存款3.24億元或其他等值財產。

當地政府開始施壓令海鑫鋼鐵恢復生產

海鑫鋼鐵現有的6座高爐均已停產,廠區對外界封閉,近期也沒有購買鐵礦石等原料。各地供貨商雲集聞喜縣,也在等待最終結果出來,期盼所拖欠的供貨款能夠兌現。

實際上,在當地政府介入後,海鑫集團董事長李兆會和他的妹妹李兆霞已經於上週末悄然趕回海鑫鋼鐵,並組織召開了海鑫鋼鐵的內部會議,包括海鑫生產恢復小組成員等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海鑫鋼鐵的6座高爐,除了5號高爐其它幾座基本上全部熄火停產,高爐從熄火到復產,不光是燃料要重新弄,爐子裡面的耐火材料有時候也需要重換,非常耗成本。業內人士認為,要恢復生產資金至少投入十幾億元。

海鑫鋼鐵負債率很高,李兆會可能先籌一筆錢去運營,算是對地方政府的一個妥協。《第一財經日報》3月31日報導,海鑫鋼鐵在這個時候提出復產,很大程度上是有政府在背後施壓。數據顯示,海鑫鋼鐵現有員工接近1萬人,在鋼鐵行業好的時候,這家鋼廠的高爐全部開起來,產值能佔到全縣的80%以上,即便現在不景氣,產值也能佔到40%~50%。

可以說,作為昔日當地的納稅大戶,海鑫鋼鐵光環不再,如今的現狀用焦頭爛額來形容並不為過,在地方政府的施壓下,海鑫鋼鐵能否走出這次債務危機實難預料。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中國造船業產能過剩難除 800家船企將洗牌
中共化解產能過剩 民營鋼廠關停潮來襲
中共官方外貿數據 洩密中國經濟處危險境地
中國經濟形勢嚴峻 陸企「不務正業」 外企抓緊逃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