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汉学家谈中法“吃”文化

文/李婉清

人气 50
标签: ,

【大纪元2014年04月02日讯】白乐桑(Joël Bellassen)是法国汉语语言学和汉语教育学专家,从事汉语教学推广工作30年。四十多年前,他曾去中国求学,现为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

近日,他就饮食文化对比了中国人和法国人的特点,从中可以体会这两个民族的差异和相通之处。

白乐桑说,一直以来就听到“中国人是亚洲的法国人”的说法,他认为这主要来自民间。的确如此,不少华人来到法国生活后也有同感:排除外貌和语言的差异,法国人和中国人在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一些方面有相同的地方。

作为语言学家,白教授很自然的把民间的说法联系到语言本身——“identité”:“说到人,就要牵扯到法文所说的‘identit□’,也就说个人的‘身份认同’”。

关于身份认同,白乐桑认为小到两个普通人,大到两个民族会涉及到三个层面,第一是语言和文字,自己的母语;第二是个人信仰、价值观或基本观念和原则;第三就是吃文化。本周首先与读者分享吃文化这个层面。

中国俗语称“食衣住行”,白乐桑认为,相比“衣”、“住”、“行”三个方面,“吃”最能体现不同民族的差异和个性。为什么呢?他说:“如果品味一下衣食住行就会发现——衣,衣服,穿着,现在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越来越走向全球化;住,越来越走向全球化;行,就是交通工具也基本上越来越走向全球化,法国的、中国的高铁,其实也大同小异,都差不多;就一个‘食’,就是‘吃文化’到现在还没有全球化。”

白教授认为中国和法国是最能体现东、西方菜系的两个国家,但两者也有差异:“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先说共性,法国大菜和中国菜相同的是:第一,历史非常悠久;第二,各方面,无论是烹饪原理,菜的多样化都非常丰富,都是所谓的学问;第三,就是吃方面的民俗,也非常丰富;第四呢,就是这两个国家历史上有不少专著,还有不少文学家都讲过吃。”

谈到饮食文化,无论是中国还是法国似乎都离不开酒,两者也有相似之处,白乐桑表示“在法国大餐里边,酒的地位不低。中国的饮食文化方面酒的地位也比较高。”但酒的功能却不完全一样。

首先是酿酒的来源不同:“中国呢,是以酒为总称,所谓的酒,一般来讲,主要是用粮食做酒。”在法国主要用葡萄酿酒。

其次是酒在饮食文化中的功能也有差别,白乐桑认为:“在法国饮食文化里,酒完全融入了烹饪原理和吃这个系统,完全是属于菜系里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中国则完全不同,酒主要是社交和礼节性的。”

由此看来,饮酒方面,法国人更注重酒的口感,而中国人在饮酒时更注重象征和礼仪作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会发现,中国人饮酒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更多的是借酒抒怀,而法国人在餐桌上则更多的对酒的美味发出频频的称赞声“好酒,好酒”。

这里可以看出吃文化体现了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的特征,白教授表示如果继续深入探讨会发现:“除了吃以外,另外是一个人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母语,第三件事情就是个人的信仰或者观念。”他认为如果从饮食、语言、信仰角度去比较不同的民族,包括中国民族和法国民族会比较有意思。

(责任编辑:德龙)

相关新闻
法国汉学家杜特莱翻译小说“灵山” 法国的中国文化热潮又加温
【纪元专访】法国汉学家分析中共处理SARS政策
法国汉学家:赵紫阳预感自己命运?
中国器官移植将引发更多死刑或致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