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出口引擎后继乏力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014年04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程木兰综合报导)今年第一季,亚洲四个出口强劲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出口总额较去年下滑2%。亚洲数十年来发展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经济引擎,动能似乎在退减。

中国出口数据降幅尤其惊人,3月出口较去年同期下跌逾6%;第一季度经常账目顺差收窄至72亿美元,至3年低点。经常账户用来衡量所有进出口贸易和一次性交易情况。

亚洲在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科技行业泡沫破裂后,出口都曾出现大幅下滑,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又迅速反弹,一年多后增幅就达到两位数字。

《华尔街日报》认为,这次情况不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出口迅速回升,之后一直下滑,现在勉强维持在正值上方,而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却已恢复元气。

这种停滞反映出全球经济的剧变。从1960年代以来,在日本、韩国、台湾带动下,亚洲各个经济体成为世界工厂,依靠廉价劳动力提振了出口经济。如今,不确定出口表现能否再度活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副主管罗德劳尔(Markus Rodlauer)认为,亚洲依赖贸易的模式已成过去。

美国复苏主要靠投资 不靠进口

美国经济复苏正在积累动能,但主要来自天然油气开发等不太依赖进口的领域的资本投资。

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支出增幅两年多来一直在2%附近,而10年前的增幅则明显高于3%。这意味着美国对亚洲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

2013年美国从中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进口较上年增长1%,自2004年的13%逐渐下滑。

亚洲制造成本上涨 优势退减

出口下滑的另一个因素是:亚洲自身的成功——薪资和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其作为制造业基地的成本过高。近年来日本、台湾和韩国在价值链中上升已经反映出这种趋势。如今,这些地区的汽车生产商和电子公司在海外设厂,以降低薪资成本冲击。

一方面,“世界工厂”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如服装、低端电子产品等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如越南、孟加拉、墨西哥。另一方面面临全球制造业成本上升,一些企业选择回流自己国家。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指数自2009年8月以来基本都处于扩张状态。201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景气度在大部分时间都位于中国之上。

亚洲新兴国家增长乏善可陈 对全球贡献减少

过去10年间亚洲对欧美出口所占比重明显下降,区内贸易比例却大幅上升,形成了中国与周围国家之间的供应链。中国经济增长迟缓,进而蔓延到更多亚洲发展中国家。

有分析师表示,中国经济的明显放缓对亚洲其他国家冲击形成了不良循环。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只有7.4%,创1990年来低位,仅次于2009年一季度的6.6%,为20个季度新低。

路透社上周公布对200位经济学家的调查也显示,今年亚洲新兴国家的增长将乏善可陈,对全球经济贡献减少。

(责任编辑:李缘)

相关新闻
西方需求减弱 殃及亚洲出口
发达国家需求疲软  亚洲出口加速下滑
英研究:亚洲经济最易受天灾冲击
华尔街日报:亚洲消费者购物热情冷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