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三角区两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人气 77

【大纪元2015年10月09日讯】(大纪元北卡讯)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3名获奖者分别是在英国法兰西斯‧科瑞克研究所任职的瑞典医学家托马斯‧林达尔(Tomas Lindahl)、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及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土耳其裔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Aziz Sancar),他们将均分总额800万瑞典克朗(约97万美元)的奖金。评选委员会认为他们在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土耳其裔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Aziz Sancar)(北卡大学官网)

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杜克大学官网)

杜克大学和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相距约20分钟的车程,都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高科技中心——北卡三角区内。
  
生物基因信息亿万年来传递,尽管不断复制并时常会遭受到外来环境的各种攻击,但基因的稳定性异乎寻常,变化微乎其微。从纯粹化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的化学过程都会发生随机误差。三位获奖者的工作有力推动了科学家们共同揭示其中奥秘:细胞是如何进行DNA修复并确保其遗传信息安全的。
  
林达尔最先发现了DNA碱基切除修复,这种机制可以抵消DNA的消亡。桑贾尔的研究则清晰地展示了细胞对紫外线损伤的DNA的修复机制。莫德里奇演示了在细胞分裂时的DNA复制过程中,细胞是如何修复错误的。
  
北卡大学教授阿齐兹‧桑贾尔具有土耳其和美国双重国籍。他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毕业之后,桑贾尔在土耳其做了几年医生,但在1973年他改行做科研,并在美国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76年,桑贾尔成功克隆了修复紫外线DNA损伤的光修复□(photolyase),这项工作也成为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但毕业之后这项研究并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三次申请博士后职位都遭到了拒绝。桑贾尔只好在耶鲁大学医学院找到了一份实验室技术员的工作,并继续DNA修复机制方面的研究。1983年,他在发表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后得到了北卡大学生物化学系副教授的职位,并在北卡扎下根来,钻研DNA修复机制30余年。2005年,桑贾尔获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莫德里奇在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小城长大。1963年,他做生物老师的父亲突然对他说:“你应该去学一点DNA之类的东西。” 多年之后,DNA真的成为了莫德里奇事业的追求,从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或是在杜克大学生物化学系担任副教授,莫德里奇一直在做有关DNA方面的研究。到了1980年代末,他已经能够在试管中重现复杂的DNA分子修复机制并开展研究。1994年,莫德里奇被选为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员,获得充足资金保障,2004年,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目前,杜克大学与北卡大学各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之前的有北卡大学的Oliver Smithies在2007年获得生理医学奖;杜克大学的Robert Lefkowitz在2012年获得化学奖。

责任编辑:谢漫雪

相关新闻
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感谢恩师妻子
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英美3人获奖
诺贝尔化学奖  二三事报你知
DNA修复有成 三科学家获化学诺贝尔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