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的故事

作者:皇甫蓉
font print 人气: 74
【字号】    
   标签: tags:

新年期间,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烧香祈福,上至国家政要,下至平民百姓,都想趁除旧迎新的佳节之际,祈得一年好福照。

回首看看走过的路,每一步也都像有序的教给人必要的礼节和修为。多年以前,看一本关于雍正王朝的历史小说。书中有段故事印象深刻,雍正看到十三弟胤祥病重,心急火燎,一心要为胤祥祈福,请求上天为他赐福延寿。

这段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平生第一次知道了“祈福”一词的存在。凡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事,可以通过虔诚礼拜上天神明,祈求庇护。也因为,雍正身为一代帝王,富有天下,有王权,有财富,有医术高超的宫廷御医,还有上等上好的药材,但这些面对深陷沉痾的亲王十三爷胤祥,都显的无济于事,一代帝王只有求助上苍,挽救亲王的生命。

这段经历,在心里铭刻了“祈福”二字,觉的这两个字很美很祥瑞,能让人敬心虔诚的礼拜上天,把心灵带向更美的一面。

5年以前,族里的一个叔父得了恶性的白血病,当时颇晓命理的家父,为叔父卜卦,卦象显示叔父只有半年的寿命,家父不禁掩面失声痛哭。当时心想,世事真是无常,刚才还好好的人,一转眼已是病入膏肓。

记得小时写暑假作业,一个填空题,一(?)希望。我不知就问叔父,叔父说:“当然是一(线)希望。”于是牢牢记好了,希望要用线来形容。命运很特别,当初教给我“一线希望”的叔父,他的一线希望又应该是什么?

于是想到了“祈福”。第一次做了平生从未做过的事,为叔父祈福。于是穿戴整洁,毕恭毕敬的坐在书桌前,恭恭敬敬的写“福”、写“佛”。人力卑微,心念微小,只想在有限的时节,为叔父尽一点微薄之力。

因为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传统的理念不抱任何质疑,只是尽心尽意尽力的做。我把写下的字拍成照片,发给叔父,并写了长长的一封信,叔父看到后说他很久没有这么感动过了。后来,母亲说:“奇了奇了,你叔父的病转成良性的了,现在病情已经稳定了。”

或许,这真的是巧合。在这巧合中,人的祈福之念是微不足道的,也是看不到的;而实际的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有目共睹的。在这巧合中,人们难以相信,微小的祈福之念,能够达到的效果。当事实摆在眼前,我宁愿相信上天的庇护和垂怜,能起到财富、权力和医药无法达到的功效。

每个人的经历,在浪花翻飞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小小的浪花一朵。若人能以恭敬澄澈的心,静静的为他人祈福,祈得平安和康乐,何乐而不为?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传统礼俗文化中,婚礼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而婚礼一词源自于中国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而得其名“昏礼”,而《礼记》注疏说:“婿曰婚,妻曰姻。婚以昏时来迎,女则因之而去,故名‘婚姻’。”
  • 成汤原先居住亳地,葛地国君葛伯不祭祀天地,成汤派人去问,葛伯说没有祭祀的牲畜,成汤派人送去牛羊,葛伯杀了吃肉也不祭祀。
  • 只要进一步细究我们生活中的习惯与用语,就会发现许多平凡的事物背后,都有历史与文化的承传。
  • 茶是自然的东西,周边相应的东西都要自然,包括我们的内在,心里带着烦恼,泡的茶汤会好吗?树也是天地精华,在生命结束时,被利用成炭,供养它最后的能量。炭有一种力量叫远红外线,穿越壶、水到茶汤。
  •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它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在当时承担着礼仪和教化的功能。从古以来,儒家经典所载修身齐家治国之道,无不以敬天为本,讲敬天、事天、畏天、法天。
  • 从前,宋国有个人,好施仁义。他的祖宗三代,代代如此。有一天,他家中的黑牛,忽然生下了一头白色的小牛犊。他感到很奇怪,前去向孔子请教。
  • 古人敬顺天意,提出“推天道以明人事”,是指通过探索推演宇宙、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使人明白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生存变化的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使自己的行为绝不偏离正道。
  • 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教宗方济发表了圣诞贺词。他勉励人们把圣诞节转变成为治疗每个创伤、关心一切匮乏的良机,他同时谴责恐怖组织ISIS的暴行,敦促人们不要漠视它的存在。
  • Alex Almeida先生是一家商业咨询公司的总裁。他和家人观看了1月5日神韵巡回艺术团在休斯顿琼斯表演艺术剧院(Jones Hall)的第十场演出后非常开心。他认为神韵节目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人类应当敬天知命这一永恒真理。
  • 每逢新年佳节,几乎家家都要烧香祈福,敬拜神明,以祈求来年福星高照,鸿运当头。于是,敬天祭祖,虔诚祝福,成为新年期间广见的民俗风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