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两会“雷语”与“失语” 哪个更可怕?

人气 2
标签: ,

【大纪元2015年02月09日讯】近日,中国大陆地方两会已渐近尾声,然而有文章指出,今年的两会显得尤为安静,“一些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愿发言,分组讨论时遭遇冷场”。往年每到此时,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的雷人雷语早已成了网络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相比之下,今年这样的沉寂,的确是令人倍感惊奇。

于是,网媒中开始有人以“两会失语比雷语更可怕”的标题撰文,呼吁“社会舆论对代表、委员的言论宽容相待”,并声称“两会不怕‘雷声’,怕的是‘无声’;我们不怕代表、委员‘失言’,怕的是他们‘失语’。在文章作者看来,以往民众对“雷语”的非议不过是因舆论缺乏包容而导致的过度解读;而如今的“失语”也正是因为代表、委员们“怕说错话后引起舆论滔滔”而“不敢发声”。说到底,如今的这一片沉寂竟然被指为是社会舆论之责。

事实上,要想消除这种因对常识性的认知模糊不清而产生的误解,其实并非难事。只要打开将过往两会的“雷语”进行盘点的网页,按照年份顺序依次通读下来,便能立即豁然开朗,不再犹疑。某网友对过去5年仅在教育方面所曝出的“雷语”做了如下总结:09年,富人可以买学上;10年,大学毕业了,也只能去掏粪;11年,农村人干脆别上大学了;12年,穷人们干脆“卖孩子”吧;13年,教育程度低的干脆别生了!按照这样的逻辑,中国人口超过9亿的农村百姓恐怕都难以找到活路了。

上述将人逼到绝路的逻辑观点,正是从两会上那些正襟危坐的代表、委员们的脑中萌生、再从他们的嘴里迸发出来。作为身在会场外的无数民众,或许也只能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他们如是回应道,“政协委员说这样的话,雷到‘全场鸦雀无声’,雷到全国老百姓彻底心寒”。这便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公开言论之所以被贴上了“雷语”标签的原因和理由。这一名称不仅没有被过分解读,甚至只是一句出于无奈、用以自嘲的点评之语而已。

然而,那些能在媒体上公开发声的写手,却紧随其后,站在“雷语”发言人的立场为其辩解,称“每一个人都有思考问题的个人角度”,“任何一句‘雷语’都可能是代表、委员从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角度进行思考的结果”。

站在自己的角度,就能够肆意滥用话语权漠视、伤害他人,这样的道理即使是在一般的人际相处中,也难以成立,更何况是这样一群自称从民众中选出,且能代表民众、为民众发声的有着一定社会地位的高阶层人士。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能够接连数年、一年比一年雷人的发表着如此自以为是的言论。难道民众们选择这样的代表并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只是如同听相声一般,期待更雷人的“段子”,以供自娱自乐吗?

显然,众多代表、委员们能说出那番足以刺痛人心的“雷语”,其实旨在说明一点,那就是他们的声音永远都不可能代表民,而只是代表居于权力高位的官员而已。还是那位两会的知名人物,唯一从第一届连任至第十一届“代表”的申纪兰足够坦诚,她直言不讳的说道,“当代表就是要听党的话,58年来我从来没有投过反对票”。仅此一位拥有最老资格的代表、仅此一句点睛之句,就足以表明,那些“雷语”一直以来,不过是在传递着党的意图和声音。或许,为党所提拔的代表为党站台,这才合乎他们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吧!

有意思的是,今年却大有不同。肩负着歌功颂德、为强权辩护之重责的代表们,看似关上了话匣子,不再对“雷语”的问世表现出强烈的意愿。这种一致沉默是否跟政治的走向有关,我们尚不必妄加揣测;只看中共体制内自上而下的官员任命、处置模式,就理应先将人大代表因畏惧“舆论滔滔”而“不敢说话”的这一可能予以排除。而那些违背民意的言论,之所以能堂而皇之的公诸于众,这本身就证明了中共其党、其犬马对民心的无所畏惧。

由此,我们或可推断,无论代表、委员们道出“雷语”还是“失语”,都与解决民生疾苦的意愿无关,都与为民请命、为民发声的职责相悖。不得不说,这便是“一党专政”体制下所呈现出的最为真实的状态。对万千处在体制禁锢下的百姓来说,官方的“雷语”也好,“失语”也罢,又有哪个比哪个更可怕的呢?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纪元专栏】拉弗曲线:政府涨税 税收不一定增加
李靖宇:大陆社会自杀杀人频传 未来希望何在?
【人物真相】高层内斗 江派核心曾庆红成焦点
【人物真相】习的宠臣钟绍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