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承认“走错路”报导被删

人气 21
标签: , ,

【大纪元2015年03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程静报导)3月5日下午,中共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坦言任职安徽时,治淮之路是错误的,恢复淮河生态确实是安徽的“心头大患”,引外界再聚焦中共30年来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利益的问题。然而,汪洋此番承认“走错路”的报导在大多数大陆网站已被删除。

汪洋承认“走错路”报导被删

3月5日,陆媒财经网以《汪洋坦言当年任职安徽治淮是“错误路”》为题,转载了据称来自“星报”的简短消息。

报导称,3月5日下午,汪洋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当听到代表建议明确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发展时,汪洋坦言“当年走的是错误道路。淮河两岸人民没富起来,生态也坏了。”恢复淮河生态确实是安徽的“心头大患”。

然而,目前,转载了相关报导的大多数中国大陆网站已删除这条消息,显示其涉及的问题很敏感。

汪洋从安徽起家。1988年至1992年汪洋在安徽省铜陵市担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期间,因尝试经济改革而得到邓小平的赏识。此后,汪洋在安徽省一路晋升,到1998年已出任安徽省委副书记、副省长。

多年来,安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尤其淮河污染问题触目惊心。2004年,媒体大量报导了淮河一带的“癌症村”和“肿瘤村”。直到2013年6月25日,《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出版,官方机构才首次证实淮河两岸数十个“癌症村”的出现与水污染有直接关系。

安徽省政府曾推出大规模污染整治工程,但治理效果并不明显。“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一度成为舆论界谈论淮河流域污染问题的经典话语。

两会之际 污染成敏感话题

中共两会前不久,2月28日,中共央视前记者柴静发表耗时一年拍摄的环保记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又称《苍穹之下》),由官方《人民网》、优酷联合首发,该片在各网路平台上线不到24小时累计播放超过1.17亿次。

然而此视频及相关评论很快被封杀。有外媒分析认为,柴静的这个举动能获得中共当局的包容甚至一定程度的正面评价,显示她与北京当局有某种默契,或是为习近平下一步针对中石油系统的“大动作”作舆论公关。

柴静自己也曾公开表示,她已经把记录片脚本和采访寄给了全国人大和负责中国新的油气能源法律的政府部门。

海外中文网3日刊发署名“紫荆来鸿”的文章指称,一位朋友解释了习近平放行柴静视频的原因。文章称,“老板(习近平)现正准备对控制垄断行业的权贵阶层动手术。接管了各政经部门的新贵需要深入清理门户,在本系统内重建权力体系。”

政府对污染不作为 引起民间抗议暴增

据公开资料,2002年以来,中国民间针对环境对当局的投诉每年增加30%,2004年达到600,000件。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2007年的一篇署名文章曾统计,自那时起环境问题造成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每年增长29%。

有舆论分析称,中共官员腐败严重影响了有效执行环保政策,而中共地方当局也常常为了眼前的短暂经济利益而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与政策。

2015年1月27日被免去中共环保部部长职务的周生贤,被曝在任期间不作为,环保难以进行,周生贤本人还贩卖环评批准证牟利。并有传周生贤和江泽民妹妹江泽慧及落马的周永康关系密切,才得以青云直上。

责任编辑:李晓清

相关新闻
大陆淮河沿岸遍布“癌症村” 十年治淮一场梦
淮河水域萎缩1/6 江苏段水位低于正常通航1米
重度霾再袭京津冀等11省市 多地污染指数爆表
中国入冬以来最大范围阴霾 局地严重污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