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恒:人笑凤姐太疯癫 凤姐笑人看不穿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5月19日讯】曾几何时,网络红极一时的凤姐,最近由于《纽约时报》的一篇报导,再次成为焦点。网络媒体上署名晓航的文章《现在我们还能嘲笑她吗》也表达了“凤姐很励志”的观点。

文章说,《纽约时报》一篇针对美国纽约美甲沙龙工人生存境况的报导,捎带出了凤姐赴美5年来的生活现状——原来名人凤姐在做美甲工,一天挣100美元(约合620元人民币)。凤姐并不满足于此,依然雄心壮志,渴望3、5年后花3万美金自己开家美甲店,还要“成为华尔街金融家”。

于是,超万名网友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83.4%网友坦诚自己收入少于凤姐;46%的网友读完凤姐美国追梦的故事表示励志;27.2%的网友觉得自己过去嘲笑凤姐是错误的。

晓航的文章在回顾了当年凤姐走红经过后,赞她每一个艰辛脚步都有梦想,最后提问网友:“凤姐日赚600块,谈不上参天大树,可是你还能嘲笑她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提出?世人皆知,凤姐的成名代价就是伴着网民一路嘲笑和辱骂的惊涛骇浪。这个其貌不扬的女孩发迹于一系列看似癫狂可笑的表白,“9岁博览群书,20岁到达顶峰,……爱看人文类的书,比如《知音》和《故事会》。”征婚时狮子大张口,择偶条件极高,非北大清华毕业的,还得有房有车之人不嫁。

在一个婚恋观念固定在才子佳人、豪门美女等功利模式的社会中,身高和长相不被认可的凤姐因挑战大众常识底线而一炮走红,博得上位之后,凤姐再以“范冰冰没我好看,范大婶比我丑一万倍”等语轻巧巧地将公众的怒骂贬斥掀到最高潮。

于是当年,一场全民性狂欢几近“施虐”,几近癫狂,凤姐的种种丑行、痴语被挖遍,疯传,侮辱、嘲笑覆盖网络,人们从中得到了情绪的宣泄和快乐,得到了处于道德制高点上的满足。人们消费凤姐的丑行,获得审丑心理的满足,凤姐反而“因骂得名”而获得媒体、电视的采访、频频出镜,上娱乐节目,获得了经济利益,再转而靠名气赴美,据说最终获得了政治避难。

今天,当人们的笑声渐止之时,恰是凤姐笑筑美国梦之日。时过境迁,嘲笑过凤姐的人疑惑了,凤姐(或其背后推手)真正开始笑了。该怎样看待这一嘲笑与被嘲笑的翻转现象?

凤姐之所以能走入公众视野,是巧妙地利用了自身较为低劣的条件。当容貌、学识、家境所有这一切都处于被社会淘汰边缘般差劲,毫无可与他人媲美之处时,怪言丑行,厚颜无耻,成为吸引公众目光的唯一途径。好比以“丑角”博出位。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正常社会,靠“丑角”上位的胜算并不大,或许只能博取一时之笑不太可能长久,为何在当今中国大陆,却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名利双收”?

首先,当代中国信仰缺失,极端功利,唯金钱,唯物质,唯外表,那么凤姐颠覆种种极端的言行,因反差太大就能起到极端性的效果。比如正因为在中国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中,高学历,高收入的男士无论如何不可能娶凤姐般丑女,凤姐的大言不惭才显得格外“惊世骇俗”。

其次,大众的审丑心理从何而来?爱美本来是人之天性,审丑源自“审美疲劳”。当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求被疲劳、厌倦代替,说明“审美”本身发生了问题。长期以来,在官方的欺骗下,“伟光正”在美的包装下,遮蔽了太多的黑暗与不公,人们对“美”倒了胃口,产生了逆反心理,审美疲劳由此而生。天性追求美好,眼睛却转向“丑陋”,这现象背后暗含着的是,对专制邪恶的无言的压抑与不满。

中共掠夺了社会资源,又牢牢控制着媒体、影视审查制度,人们精神生活被严密监控,人的快乐源泉十分拮据。正统、传统的美好事物,无不被中共意识形态侵染。文化、宗教、文物、名胜古迹都被破坏之后打上中共的烙印。而中共意识形态本身是邪恶的、粗暴的、虚假的,充斥着狠恶斗,违背人性,怎么可能满足人爱美天性?就这样,当人的审美价值发生迷失,各类丑角自然可以趁虚而入了。

凤姐型丑角一经出现,立刻引起人们调侃、发泄、吐一口好槽的狂欢式的爆发。嘲笑、辱骂的舆论风浪挟裹着贬意、恶意。在中共欺压下,长期没有自由,没有尊严的人,不自觉地将愤怒和伤害通过嘲笑的方式抛向了他们认为的弱势凤姐。

不得不说,凤姐和其背后运作团队,成功地利用了以上社会心理,付出了全部自尊,收获了极大名利。这种扭曲的“成功”是在一个扭曲的社会才可见效的。虽然谈不上什么励志,但是这种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恶的体制使得美与丑模糊不清,使得“义愤”为利益做了垫背,到底谁该嘲笑谁呢?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杨威:中共能挖动哈萨克斯坦和上合组织吗?
丁律开:三中全会救不了中共
远游:当前中国社会的戾气
掸封尘:中共人口政策“冰火两重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