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惩恶劝善 多识前古”以史为鉴明得失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气: 86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06月17日讯】 (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唐太宗曾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中国自古就有强烈的历史意识,每朝每代都有史官,记录真实的历史。唐初官修史书强调:“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历史不仅给后人留下文化,也同时让后人知道什么是善恶,吸取古人的教训,把它们当作前车之鉴。

在无神论的蛊惑下,很多中国人认为善恶报应是无稽之谈。所以为了一己私利,无所顾忌的做着损人利己的恶事。殊不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我们现在就以历史为鉴,看看到底是不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敬神之暴君遭雷劈

古代的君王,为了使黎民百姓受到荫庇、自己的统治能够长久稳定,都要举行隆重的敬天仪式,来求得天神的保佑。

但是历史上也有不敬神的暴君。《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商时期,有个叫武乙的君主,不仅暴虐无道,而且狂妄自大,不敬畏天地。他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其为“天神”。武乙让旁人替“天神”下子,来跟他下棋赌输赢;或者让人与其对打。如果“天神”输了,武乙就令众人殴打侮辱他。

此外,武乙还制作了一个皮革的囊袋,里面盛满血,挂在高处,然后仰天射它,说这是“射天”。

武乙在位五年。他有一次到黄河、渭水之间去打猎,突然,雷电交加,当即被暴雷击死,情景十分凄惨。

后世的君主,就以这个故事为警戒,知道要敬重天神,否则就会受到天谴,只有在自己的心中,对天神有敬畏,才能够在行事时,不至于肆无忌惮,最后落得可悲的下场。

酷吏害人终害己

俗话说:害人终害己,多行不义必自毙。武则天当政时的酷吏索元礼,以告密起家,曾杀害数千人。他刑讯时,极尽折磨人之能事,常致人骨裂脑崩。索元礼所使用的酷刑手段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铁笼子。后来多人举报他谋反,被押入狱。审理索元礼的法官,原是索元礼的部下,索元礼不肯服罪,那法官遂厉声说:“请把索公的铁笼子取来!”只此一句,索元礼便吓得浑身发抖,体若筛糠,立即伏首认罪。最终死于狱中。

酷吏周兴,他以制造“谋反”冤狱而起家,他任职期间曾酷刑逼供、制造冤狱无数,经他手诬陷杀害了数千人。后来周兴也被人告发“谋反”。另一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在与周兴吃饭时请教周兴,让不认罪的犯人认罪的方法。周兴随口答道:“这事还不容易,取一大瓮,四周架上木炭,点起火来,将罪犯置于瓮中,还怕他不认罪吗!”来俊臣便命人如法炮制,然后说:“弟承密旨,说有人告兄台谋反,那就请君入瓮吧!”周兴一听“请君入瓮”四个字,直吓得魂飞魄散,立即瘫软在地,不断的叩头认罪。

而来俊臣也没逃过恶报的结局。他在位时作恶多端,前后用酷刑诬陷杀害千余人。来俊臣拷问囚犯,不问轻重皆注盐水于鼻内,掘地设水牢,把人长期浸泡在水牢中折磨,或断绝人的饮食,让人饥恶难耐,不得不嚼吞衣絮以食,大抵非死终不得出。公元697年,来俊臣47岁时,他终于也以“谋反”的罪名,被斩于西市。仇家闻讯都蜂拥而至,争相而上,挖其眼,剖其心,啖其肉,践踏其骨,立时罄尽!

人不惩天惩

在古老的过去,人们都相信神的存在,相信自己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神的眼睛。人作恶以为没人知道,可以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逃不过天眼。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他的《新齐谐》中,记叙了一个剃头匠的遭遇:

乌程县有个老彭,妻子有病,儿子年幼,全家就靠他一个人卖丝度日,生活很困难。有一天,他抱着一捆丝,去收购店卖丝。由于价钱没有谈妥,就把一捆丝放在柜台上,继续与店主商讨价钱。

当时另外又进来几个卖丝的人,店主转身去照顾他们。而老彭放在柜上的那捆丝,一眨眼的功夫,却不见了。老彭拉店主去官府告状。官府认为店主无罪,便对此事不予追究。

老彭只好回家,一路上闷闷不乐。到家门口时,小儿迎上前去找他要糖果吃。老彭因为正在气头上,就对小儿踢了一脚,小儿应声倒地,竟被摔死了。老彭非常痛心,转身投河而亡。小儿病母知道后神情恍惚,随后也坠楼而亡。

到了第三天,忽然雷雨大作,炸雷把三个人打死在老彭家门口。周围的人们,都来观看。忽然其中有一个“死者”,渐渐苏醒过来。他是个剃头匠,他讲:“前天,扒手孙某,在收购店的柜台上,乘人不备,偷出一捆丝。对门的谢某看到了,要与他分赃,否则他就要告发。孙某和谢某,一同到我家(即剃头匠家:笔者注),把丝卖掉,给了我三百文,他们每人各得钱二千文。我们听说卖丝的老彭投河,他们一家人都死了,官府也不再追究,我们三个人都放心了。不料今天同遭雷击,神雷把我们三个,从不同的地方,抓到天空。击中后,又把我们三人,一起扔到老彭的家门口。这就是恶报。他们二人都被打死,我只废了一条腿。雷神留下我一条小命,要我来讲明这件事。我以后再也不干那些损德的事了。”

大家验看他的腿,果然是被击坏了一条。在场的众人,个个都十分震惊,人们纷纷感叹说:“确有神明!”“确实恶有恶报啊!”

轮回多世遭恶报

《史记》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将军白起多次轮回遭恶报的实例。

白起很会用兵打仗,帮秦昭王打天下。打韩国魏国时,砍头24万;攻楚国时火烧夷陵;攻魏国另一城,斩首13万;淹死赵国士兵2万;打韩国时杀人5万;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活埋赵国投降的士兵40万人。

后来被秦王赐剑自杀。自刎前,白起说:“我犯了什么罪恶冒犯了天呢!”过了一会儿又说:“长平战役,我一次杀死赵国降兵四十万人,罪该万死。”说毕,举剑自杀。

这是白起在世间的报应。据古典书籍记载,白起因为一次杀死俘虏四十余万,死后还轮回在饿鬼、畜生、地狱的三个恶道中还恶报。

1、饿鬼道

《高僧传》记载:唐朝道英法师,于咸亨年中,住在京兆法海寺时,寺主慧简法师,早晨看见两个鬼,忽然进入道英法师的院中隐没。据道英法师说,那两个鬼,是秦庄襄王派来的使者,因为秦王在饿鬼道中饿了很久,请求施食。道英法师答应了秦王的要求,隔了一天,备了饭菜,作法施食,秦王果然带了一批侍从,同来进食,对道英法师说:“弟子生前罪恶太重,堕落饿鬼道,已80年未进饮食。”并且指着在座的饿鬼说:“这是白起,那是王翦,都是因为生前杀人太多,一同在饿鬼道中受苦。”

2、畜生道

《群谈采余》记载:“吴山三茅观,有一次在大雷中,击毙了一条白蜈蚣,那条蜈蚣有一尺多长,背上有白起二字。”还有《感应篇汇编》记载:“潘从先的友人阮君,看见屠夫宰杀一只猪,猪皮上有秦白起三个字。”

3、地狱道

《夷坚志》记载:江南民陈氏女,从来没有读过书,17岁那年,害了重病,临死前忽然对人说:“我是战国时秦国的将军白起,生前杀人数十万,在地狱中受到无量的痛苦,最近才投生来做人,然而还只能世世投生为女子,寿命也不能超过二十岁,现在我要死了,也是命该如此。”说完就闭目长逝。

由此可见,杀人所受恶报,是如此的惨,世人不可不引以为戒。

不是不报 时候未到

许多人看到作恶多端的人不仅没有遭到恶报,反而富贵,因此不相信善恶有报。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杂譬喻经》中记载了一个“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案例:佛在世时,有一位国王叫阿阇世王。某日,一位以杀羊为业的屠夫前去见国王,请求国王把屠杀畜生的事情全部赐给他。国王不明白为什么他喜欢做杀生的事情。屠夫解释他有宿命通功能,可以知道前世今生,他说:“我往世曾做贫穷人,幸好靠杀羊得以度日,又因杀羊之故,死后生到四天王天,享受天福。天上寿尽,又出生为人,还是从事杀羊的职业,死后又生天上。就这样六世出生为人,都从事屠羊的工作,使我每次死后都生到天上,享受天上无量的快乐,前后往返天上人间已有六回,屠羊既然有这么大的好处,因此向国王提出请求。”

国王疑惑不解,便去向佛请教。佛答:“屠夫所说全都真实,并非说谎。他往世曾遇到一位辟支佛,那时很欢喜、很恭敬、很专心的瞻仰辟支佛庄严的容貌,善心随生,由于这一功德,使他得以六回生天享福,出生为人又能知宿命。因为敬佛的功德,造作于前,福报先成熟,才能六次往返天上人间;杀生的罪业应受恶报,但机缘尚未成熟,所以不见他受报。等此生命终,福报享尽,他将堕地狱接受屠羊的罪报。地狱的罪报受完,接着无数次出生为羊,一一偿还命债。这位屠夫,知宿命的能力很浅,只知过去世六世杀羊生天的事,再早些的第七世的事,他便无法得知,于是误认为屠羊是使他生天享福的原因。”阿阇世王至此恍然大悟。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为人处世,须安分守己,心怀善念,保持清净的心境;切莫分外营求...
  • 佛家讲,凡事有因必有果,种善因者得善果,即得福报;种恶因者得恶果,即得恶报。虽然现代人受中共“无神论”教育,将因果报应斥之为迷信,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这类故事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本文讲的就是在网上看到的一名警察和一名法医所亲历的因果报应故事。
  • (shown)这问题一直到他退休后也没有答案。后来他听说附近有个人会算卦,算得很准......
  • (shown)这是我经历的真人真事,故事发生在五十多年前,在黑龙江省桦川县一个小屯子里......
  • 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神佛?有没有鬼怪?有没有天堂?有没有地狱和阎王?无数人在追问,在探寻。且不说漫漫历史岁月中有多少书籍在告诫、警示人们,要敬天畏地,不要恣意妄为,就连民间也流传着不少善恶有报的故事。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多行不义必自毙”、“一报还一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等语更是广为流传。于是,信者秉持善念,遵循天意而为之;不信者斥之为迷信,甚至无恶不作,干出人神共愤之事。其结果自然大不相同。
  • 阿丽(化名)讲述,吉林男子阿强(化名),在发生车祸瞬间的神奇经历。
  • 当然有善报,也有恶报的。在史书中的记载中也是屡见不鲜,历史上的昏君、奸臣、执法苛严的酷吏,没有一个能得到善终的。这既可从《群书治要》中节录的昏君、奸臣恶报的命运上可以看到,也可以从《二十四史》的大量史料上得到明鉴。
  • 翻阅古典文集时,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而且对我们现代来讲也很特别,那就是古人的淡定。风起云涌的朝代更替大事,古人用一个词“天意”来概括;对于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是非福祸,人们的思想简单到只用一句“因果报应”来表达。如此淡定的情绪,并不是出于人的冷漠,而是因为视野的宽宏,带来的一种必然。
  • (shown)因果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 (shown)有一天雨下得太久,溪水满涨,水势汹涌横冲直撞,把民房都冲失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