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华人胃病探究(一)

王传生医学博士专访

李长乐

人气: 19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5年08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长乐 纽约报导)“慢性胃炎是纽约华人常见的慢性肠胃病,而且华人的胃炎发病率远远高于美国本土,约是后者的两倍。”慢性胃炎的元凶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当慢性胃炎迁延不愈,就会最终衍化成胃癌。

王传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是医学理学双博士,美国肠胃肝胆专科医师。 师从世界著名的肝病专家汤姆‧斯基亚诺教授和肝移植专家迈伦‧施瓦茨教授,现任西奈山医院和纽约医院皇后中心主治医师。
  

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表现

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个别伴有黏膜糜烂的患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 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造成慢性胃炎的最常见元凶

慢性胃炎的最重要病因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海外华人多发的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都因为体内有幽门螺杆菌。”这种胃菌可以长期存在人体内,最新的研究更是测得1700 年前的美洲木乃伊曾经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成为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类的最早案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世界超过50%的人口在消化系统上带原有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较盛行于发展中国家,而西方国家的影响范围也逐渐缩小。在海外华人中患有胃炎并带菌的病患高出西方人一倍。”王医生介绍道。
  

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者获诺奖

2005年,澳大利亚的华伦(Robin Warren)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因发现幽门螺旋杆菌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

早在1984年,马歇尔为了证实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和作用,曾自己吞下一汤匙的病菌,结果出现胃胀、胃痛等一系列胃病症状。后来他用抗生素杀死这种胃菌,结果胃病的症状也消失了,从而发现和证实了胃病的元凶就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传播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途径为口口传播,但个体通常是于幼时被感染。被感染的很多华人,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所致。因为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地区卫生条件差,所以传染率高,在欧洲、美国发病率就相对少一些。“很多人是小时候到处爬,抓着 什么吃什么,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有的是恶心、吐,吐出的东西污染了河流,河水被下流的人家饮用,导致传染上这种幽门螺旋杆菌。”
所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佳方法就是改善卫生条件和饮食习惯。“现在一些幼儿园还存在卫生条件不佳导致很多孩子感染,青少年因为自己注意饮食卫生,感染的几率在降低。”
  

清除幽门螺旋杆菌 预防胃炎

预防胃炎,最重要的就是: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戒烟、戒酒、饮食调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比如人多会餐建议使用公筷等。

其中清除幽门螺旋杆菌,除了可解决慢性胃炎的问题,有时候还有好的“副作用”。一位护士患者,70岁,菲律宾人,曾在欧洲工作,因肠胃不适找王医生看诊。除此之外,患者还有一个口臭的问题,“每次去洗牙怎么洗还是口臭”,弄得她参加朋友聚会都很小心。经过一系列检查,王医生发现原来是她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作祟,在针对病患的个体特征、杀菌之后,患者多年的口臭居然一下消失,病患自述“现在可以开心的笑了”。

“在海外打拼的华人,长期的精神、经济压力也可以导致出现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导致胃溃疡,有的可能发展成胃癌。所以一定要不要轻视胃炎,发现了就要认真诊治。” 王医生特意叮嘱道。

◆王传生医师肝胆肠胃专科诊所
  地址:87-08 Justice Ave.,C6 ,Elmhurst,NY 11373
  电话:718-507-8866

责任编辑:丽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