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建局历来最高价收大角咀旧楼

人气 25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8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梁珍报道)继以市价八折的高价出售启德“焕然一居”后,市区重建局昨日宣布,拟向大角咀槐树街5至13号单数唐楼的业主,以“需求主导”的重建项目名义向业主提出收购,收购实呎作价高达1.3614万元,创下历来最高的住宅项目收购价。有地产分析员预计,届时项目售价或超两万。基层组织则批评,市建局旧楼重建变豪宅,破坏社区文化,加重市民负担。

重建单位售价或过2万

该项目于2015年5月启动,是市建局第3轮先导计划中第4个重建项目,亦是该轮计划中最后一个重建项目。重建地盘涉及79个业权,包括65个住宅及14个非住宅,预计约128户住户及6间地铺受影响。市建局早前预计,未来可提供69个500呎以下的中小型住宅单位,项目总发展成本约7.7亿元,预料会有亏蚀。

对于收购价高达每呎1.36万元,城大建筑科技学部高级讲师、市建局非执行董事的潘永祥认为,项目收购价以同区7年楼龄计算,并综合7个测量师的报价结果而成,反映出现时香港的楼价升幅。不过,他坦言如此高的楼价,势必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和风险,“如果私人投资,肯定不会用这么高的价去收购,但市建局作为公营机构,现在用这么高的楼价收购,到时候卖出时可能会亏蚀。”

市建局于大角咀区已经重建多座单幢式物业出售,包括海桃湾、奥朗‧御峯及奥柏‧御峯等楼盘。海桃湾目前实呎作价已高达2万元,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指,现在市区土地供应有限,政府主要是靠收购拿地,如果市建局的收购价钱太低,重建业户未必同意。以1.3万收购价加上高居不下的建筑费用,他预计建筑成本或达1.7万、1.8万甚至更高,“到时候售价可能会超过2万元”,故估算市建局赚取利润不会高。

民主党房屋政策发言人、市建局非执行董事胡志伟认为,市建局要面对收购价高带来的市场风险,以及财务压力。日后需检讨是做更多的资本密集项目,还是将资源投放到市区更新、维修上面,“旧区不是一定要拆楼、起楼,因为一旦清拆,市民就要求赔多一些,但如果做旧楼维护保养,市民又是否愿意呢?这个需要大家共同讨论。”

忧市民丧失住屋权

近年来,市建局在各区推进重建,亦引发很多争议。湾仔利东街、牛头角下邨等,这些当日的小社区虽然市值大幅提升,财富亦归于大财团,但即时失去的是数十年的人情味。

关注基层住屋联席成员团体代表杨颖姿表示,市建局以高价收购拆楼,再变身为豪宅,是对原有社区的破坏,她担忧基层市民很难再找到便宜的住所以及店铺,亦破坏原有的社区文化,令老香港味道渐失。“市区重建应该是改善原有居民的生活,但1.3万元的收购价能否买回同区的7年楼盘?街坊住哪里呢?”而且在高昂的收购价下,市民要拒绝收购亦变成很困难,成为众矢之的,“变成丧失住屋权。”

她还批评有政府补贴收入的市建局,仍然以高价出售房屋,变相推高楼价,令香港楼价居高不下。

港府2001年通过《市区重建局条例》及成立市建局,职责包括加速旧区重建、促进复修楼龄较高楼宇、修葺保育具有历史或者建筑价值的楼宇,并且透过改善旧区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不过由“梁粉”、已下台的市建局主席张震远,2012年推出的“需求主导”的重建项目一直争议不断,包括被批评更改游戏规则,将收购门槛降至只需集齐80%业权,被指有强抢民产之嫌,现任主席苏庆和上任之后亦有不少争议,包括日前传出中环街市“城中绿洲”活化项目因造价过高而被发展局叫停;嘉咸街重建项目因租金高昂被指导致商户被逼迁。◇

责任编辑:王若愚

相关新闻
房协新盘“喜荟”用国产预制组件
香港六月商铺买卖合约总值高达107亿港币
香港喜荟首推百伙入场价约五百万
港股续震荡 “七翻身”月尚未成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