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丹麦文化峰会侧记(二)

丹麦前文化大臣:喜欢安徒生式的中国幽默

作者:问津

人气 258

【大纪元2015年09月03日讯】8月20日,一个晴朗的日子,丹麦日德兰半岛北部Mors小岛上的气氛与往常相比颇有不同。一年一度的丹麦文化峰会(Kulturmødet)在这里正式拉开了帏幕。各种不同主题的研讨会与文学、音乐、绘画及艺术表演,等等,名目繁多,在这里纷呈展现。来到这里的人们,人人可以享受与体验这些艺术与活动。

到处都可以聚会一下。(童景/大纪元)

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丹麦文化峰会

不过,对我来讲,最感兴趣的还是以辩论与对话形式所进行的各种研讨会。听着会场上嘉宾们深邃的思辨论述,生动风趣,多姿多采;感受着丹麦主流社会精英们对不同思想理念,妙语连珠般的激辩,随之而来的却是思想火花碰撞后,更多的相互宽容与理解,我在想,什么时候遥远的祖国人们也能这样自由开放,兼容并蓄……

丹麦是一个自由与人性至上的国家,在两天的聚会时间里,人们可以和遇到的任何一个人对话,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学者,普通民众还是高层政治人物。我也到处走走听听,并与丹麦前大臣玛丽安娜‧耶尔韦(Marianne Jelved)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谈话,下面是她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的回答,当时她刚结束了与丹麦著名文化人克里斯汀‧海夫(Christian Have)关于言论自由的对话。或许明年您也可以来试一试,亲身感受一下民主自由的滋味!

丹麦前大臣玛丽安娜‧耶尔韦(Marianne Jelved)与丹麦著名文化人克里斯汀‧海夫(Christian Have)正在进行关于言论自由的对话。这是在路边新搭建的临时敞开房。(童景/大纪元)

文化是培养灵魂的方式,一个社会里人们内在的共同之道

问: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
答:文化是我们(在人类社会里)相处的方式,一种生活的方式、对话的方式、制定政策的方式。在丹麦,我们的这种方式和在当今中国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这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文化是一定区域内人的共同之道,标志着我们是怎样的人、怎样的社会。

问:我查了查,发现文化一词来自拉丁文“修炼(cultura)”,是基于古罗马时期的演说家西塞罗的“cultura animi” 一词(作者注:出自西塞罗的《图斯库卢姆辩论》(Tusculanae Disputationes)一书),拉丁文的原意是“灵魂的培养”,您怎么看?

答:是的,文化是培养灵魂的一种方式,一种社会发展的方式和一种成熟的与人相处的方式。例如, 中国人的家庭特征和丹麦人的家庭特征是不一样的。但你还是能看到相同的地方,因为不管怎样,我们都是人。

丹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是都基于普世的价值观

问:丹麦和中国在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丹麦文化去中国,难道不怕被中国的五千年文化淹没吗?

答:我不认为我已经接触与了解的这部分中国文化(会把丹麦文化淹没), 那是艺术。我有一本小册子,里面最古老的一篇,大概是4000多年前的诗歌吧,现在已经翻译成了丹麦文。我经常带着这本小册子,并高声朗读其中的一两首。我不禁会问自己,是谁写了这些美丽隽永的诗句呢? 后来有人发现,为什么安徒生在中国那么有名,因为中国的文化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安徒生的写作方式,因为安徒生经常使用隐语,就是说,他写的东西中有很多层意思,就是有很多的内涵在里面。我通过阅读那本小册子里的诗歌,发现这也是中国文学经常使用的。例如有一首诗写的是:一个农民在田野里,对他的麦田和马都很满意。那样他的国王就可以继续拥有他的所有的权力……类似这样的诗句,与安徒生所表达的内涵非常接近。因此我想,我们两国的文化中都有这些共同的内涵,他们是共通的, 因为那是普世的价值。 当然,另一部分中国文化中所体现的人对人压迫的内容,这是我们需要远离的。但是我们相信,解决不同意见与主张的最好方式是对话。

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不是共产党文化

问:有人认为,当前中国的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文化和共产党文化,您觉得呢?
答:我不认为共产党文化是中国文化,那是一种外来的,被运用到中国去进行统治的手段。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优美的文化。

寄望旅丹华人做两国文化的使者

问:丹麦社会希望华人移民做些什么?

答:作为在丹麦的中国人,我想,你们可以成为中国和丹麦双边文化的纽带与传递者。 你们需要更广泛地去传播(两国的传统文化),至于具体做些什么,你们会有比我更好的想法。

问:最后想请您对中国人说几句话,可以吗?

答:我们非常高兴有不同种族的移民在丹麦生活,因为这折射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没有界限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竖起一堵高墙来封闭自己,我们也不应该这么做。 所以,我们的优势就是,互相增进了解,并共同做事,然后更好地生活在一起。也就是说,当中国人回到中国的时候,你会把丹麦的经验带过去,我们需要相互彼此(的理解与共处)。

作为我来说,我非常喜欢中国人,他们有一种特别的、我能意会到的幽默,我称之为安徒生式的幽默!不管我遇到的是哪个中国人,都有这种特别熟悉的幽默,我会觉得很快乐,因为这展现着一种人性,因为我也一样是一个人。我想,以此为基点来为社会制定政策的时候,也一定可以找到一种更正确的方式。

文化峰会背景花絮

峡湾边的青少年营地

峡湾边是文化大聚会的青少年营地,这里还有临时用运货的托盘搭建的“城堡”。(童景/大纪元)

文化峰会为各类文化活动搭建了完美的平台,从喧嚣拥挤的哥本哈根来到被灵福瑶(Limfjord)峡湾环绕的Mors岛,人们一下子能感受到水天之间的清澈与纯净。 在峡湾边是文化峰会的青少年营地,这里还有临时用运货的托盘搭建的“城堡”,青少年们在这里举办着各类活动,和主会场一样,这里汇聚了辩论、对话和艺术表演等活动。 来自中国的交流学生们也展示了他们的书法和武术等才艺。

文化之道

文化大聚会的“文化之道(KulturVejen)”的31号住户安娜玛丽亚和伊公‧萨布夫妇(Anne Marie & Egon Saaby).(童景/大纪元)

文化峰会的“文化之道(KulturVejen)”是一条聚会期间用文化艺术的方式展现创意生活的道路,也是车站、停车场等地通向主会场的必经之路。这里的31号住着安娜玛丽亚和伊公.萨布夫妇(Anne Marie & Egon Saaby),他们把自己的家园免费提供给艺术家们举办小活动或展示艺术作品,萨布先生说:“这都是我们免费提供给主办者的,游客来参观也是免费的。 当然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我们完全可以说不的,这条路上的住户都是这样的。不过我们非常高兴文化聚会来到这里,这里变得很有朝气。 我们提出把这条路再修一修,让这条路再完善完善。”伊公表示,邻居们都已经得到确切的消息,秋季到来时修路的愿望就会实现。

北方艺术馆的儿童作品

来自北方艺术馆的玛丽安娜.胡美豪(Marianne Hummelshøj)和同事裴雅.泰路福森(Pia Thellufsen)、亨利克.索高( Henrik Søgaard)带着他们艺术馆与孩子合创的雕塑作品前来参加文化峰会,他们忙碌地挂起横幅、竖起雕塑,等待着人们从这里经过,可以一起聊聊文化和艺术。胡美豪说:“我们在Mors岛上也与一所学校合作展示我们的艺术作品,这几天的文化峰会我们一行十人特地租了附近的夏日渡假屋,大家一起过来聚聚,听听那些大人物的辩论,有机会聊上几句,还能交上几个朋友,很有意思。”

面对面的游戏堪比IPAD

两位老人在玩着“穿洞”的游戏。(童景/大纪元)

当父母们对着低头玩IPAD的年轻一族发愁的时候,有人却开始收集面对面的古老游戏了。 今年的聚会主会场场地也比去年有所扩展,新开辟的草地上出现了“玩船(Legeskibet)”,除了一些“惊险”的类似杂技的表演外,小朋友们都可以自己尝试玩各类古老的游戏,品种之繁多堪比IPAD。 看到两位老人在玩着“穿洞”的游戏,而且欢声笑语不断,真让人感叹丹麦人童心未泯。负责游戏的安娜玛丽亚.汉森(Anne-Marie Hansen)还告诉我,她刚刚收到一份礼物,是参加峰会的一位艺术家临时发明的游戏,一个接球弹球器。 她说:“我正在练习呢,很不错。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责任编辑:林彬

相关新闻
丹麦文化船 助移民融入社会
丹麦文化艺术何去何从 ——记丹麦“文化面对面”活动
品味世界之苦与甜
李文双:从中共收购丹麦音乐学院想到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