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美总统候选人被“揭丑”的正面效应

人气 586

【大纪元2016年11月07日讯】备受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会自举办以来,人们从媒体获知的往往都是一些“负面”消息。之所以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正是因为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几乎全是“揭丑”类的报导。两位候选人——希拉里和川普(亦译特朗普),已然成为了众矢之地,即便在镜头前神采奕奕,演讲时信心十足,也无法让人感觉到,这二位中的一位是即将顶着美国总统光环的大人物。原因很简单,在民主国家,成为美国总统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得经得起“检验”。

既然参加了竞选,两位候选人就都要接受这种“从里扒到外”的“检验”。正如中国各家媒体看热闹似的报导说,“录音门、避税门、邮件门……2016年美国大选越来越像一个荒唐的真人秀”,“随着美国选举日期日益临近,两名候选人的丑闻与黑历史的曝光也是愈发频繁”。当中国的媒体在报导中竭尽所能的偷笑、嘲笑、耻笑美国大选时,作为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普选的中国人,是否该好好反思一下,这些丑闻与黑历史,若不是经由美国本土媒体自曝、自黑、自嘲,又哪里轮的上咱们“大开眼界”呢?

说是“大开眼界”,但若将这两位候选人的丑闻与黑历史放置在中国红朝体制下,其实根本就入不了早已“见多识广”的中国老百姓的法眼。比如,“央广网”援引自《纽约时报》的报导,称“有两名女性分别指控共和党人川普曾在多年前对她们进行‘不恰当的触碰’,对此川普予以否认”。即便说的难听点,川普喜欢耍流氓,然而相比在权色交易泛滥的中国大陆,动辄就能包上百“二奶”的官员们,也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此外,《纽约时报》还披露了川普“避免在18年的时间里交纳联邦收入税”的丑闻,但相比中国那些靠开设离岸公司,以“避税”为名,实则是为了转移几百亿的贪腐钜款的权贵们,岂不是不值一提?

有陆媒指出,《纽约时报》之所以盯着川普不放,其实是“一直旗帜鲜明地支持希拉里”。但又如何呢?美国不是《纽约时报》的天下,有支持希拉里的媒体,自然也会有支持其对手的媒体。这不过就是民主国家的“权力制衡”机制在媒体上的折射和反映。我们不妨来看看希拉里的对手媒体对她的指控和揭露。据美国保守新闻网站“布赖特巴特新闻”报导,近日曝光的希拉里阵营私人邮件显示,纽约时报记者马克‧列伊博维奇2015年7月曾将其对希拉里的人物专访草稿传给希拉里阵营“编审”,经希拉里本人同意,专访稿才在删改后刊登。也就是说,希拉里的人物专访内容是经由她本人同意后才刊登的,因此里面的内容应该全是在凸显希拉里的正面形象。

话说,受访者想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其实无可厚非,然而从这样一篇“揭丑”的报导中,我们却看到了美国媒体可以强大到,其一、公开政治领导人的私人邮件;其二、决不把领导及候选人视作普通民众,而是更严格、更苛刻,将其视为没有任何一丝机会藏着、掖着,随时随地都要接受人民监督的公众人物。有时候,怀揣着“妇人之仁”的人常说,公众人物也是人,不能要求他们太完美,他们也需要有隐私。相比这样的“仁慈”,美国媒体对政治领导人的披露真可谓是“狠辣”至极了。某种程度上,他们似乎在拿放大镜,一点一点的搜寻着政客身上有可能被掩藏着的所有瑕疵。

放眼中国,哪个媒体敢对官老爷这般“放肆”?别说披露他们的个人隐私了,就连从政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故,都要拿出“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忠诚态度,第一时间帮着遮掩、粉饰、贴金。事实上,中国一众陆媒在党媒、官媒的指引下,对领导及其治下的社会,只能是穷尽歌功颂德之事,又怎会有一针见血、直击要害的披露呢?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对个别“恶徒”、“奸商”、“乱象”的报导,却要不遗余力的进行抨击、谴责,将出现问题的所有责任全推给某些不讲道德的个人。说白了,官老爷总是好的,犯事的只会是那些刁民。

目前,中国正处在习、王反腐的特殊时刻,江氏集团的大老虎、小苍蝇都纷纷遭到了清洗。可以看到,随着政治风向摆动的各家媒体,在诸多官员正式被双规的情况下,才敢放手对其贪腐恶行、包二奶、嫖娼等“丑闻与黑历史”的细节进行报导。也就是说,只有当“习、王阵营”明确表示该官员违反了党纪、法纪,并将其进行撤职、查办之后,中国大陆一些媒体才敢谨慎的迈出对领导“揭丑”的这一步。此举与美国媒体的揭丑相比,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无法企及。

或许有人会说,“揭丑”这事本身是不是有点不道德?咱们就不能说说人家的好?应该说,在一般的交往中,给人留有余地、不让对方尴尬是一种高情商的做法。然而,任何行为却又应该放在某种条件及环境下来进行审视。就民主国家的选举而言,它本身是在提供一种可行的方式,让老百姓自己来选择可以信赖的国家领导人。因此,作为总统候选人,如何能得到选民的信赖,则显得尤为重要。而让别人信赖自己的前提,正是提供一切可能性,让别人来了解真实的自己。我们或可说,信赖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的。

需要指出的是,媒体的职能并不是制造丑闻,更不是制造莫须有的丑闻,而是尽可能客观、真实的揭露真相。如果真相是不好看的,那媒体就要“揭丑”。此时,媒体所力求的正是要呈现真实的一面。虽然“从里扒到外”的行为的确是难看了点,但若能做到最接近真实的还原这两位候选人的品性、才能、本色,那么最终受益的就仍是迫切想要选对总统的万千美国民众。说到底,这就是媒体所要实现的正面效应。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高天韵:自由的风---小议美国总统大选
美国总统大选开打 宾州俄州成胜负关键
美国总统大选首场辩论 有8400万人收看
川普希拉里二度舌战 11个不寻常瞬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