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韵:穿过纷扬的樱花雨

人气 185

【大纪元2016年04月12日讯】朋友从东京赏樱归来,欣喜地向我展示他拍摄的“樱花雨”录像。只见在新宿的公园里,千百片樱花瓣从树上随风飘落,纷纷扬扬,好不浪漫。他一再感叹日本的美丽整洁,井然有序。当提到有东南亚的游客明明会讲中文,却偏要说英语,只因怕被误认为是大陆客时,他的语气里透着无奈和一丝悲凉。

不由得回想起去年冬季的日本之旅。那天,我加入了半日东京市内观光团,和其他国家的游客同车游览。随行的女导游经验丰富,用流利的英语不停地介绍路旁景观和日本社会常识。看过东京塔后,遇到雨中大堵车,女导游早有准备,打开她的文件夹,忽地亮出一个用毛笔写的大字:山。她故作神秘地问:“你们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中国游客肯定知道答案。”接着,她又展示了“川”、“日”、“月”等象形字,由此引出汉字的发展历史以及日文中的常用汉字。车上的西方游客听着频频点头,饶有兴致。这时,路旁出现了连锁拉面馆,导游用手比划着,又讲起面条其实也是从中国传来的。

这个片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欣赏导游见缝插针的有趣讲解,更惊讶于她介绍汉字历史的灵活思路。在移动的游览车上,居然聆听了一小段汉语课程,而且一切发生得是那样自然。学习他国文化,增进民族间的了解,这不正是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吗?当时,看着车上的游客纷纷举手竞猜,我想:中国导游是否也会如此即兴授课?我甚至开始想像大陆导游手持毛笔字图册、侃侃而谈的情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曾经是无数创意的源泉,对亚洲诸国及世界的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迪。因此,对于古代中国的圣贤和文化成果,外族人士历来充满敬仰。中国文化随着早期大陆移民的东渡而传到日本。据分析,汉字的传入时间大约是在公元三世纪中后期。自公元七世纪开始,日本天皇先后派出数十次遣隋使团、遣唐使团,学习隋唐文化和佛文化。这一活动的时间跨度之久、规模之大,是中日文化交流历史上的盛事。据说,唐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时,天皇以盛礼相迎,鲜花铺地。一千多年前,异国民众对中国的感情是:心怀向往,热情恭迎。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众多大陆游客赴日旅游,发出啧啧惊叹。国人在京都、奈良等地的寺庙前拍照留念、找寻大唐遗风。而大陆游客的各种不雅行为,引起了旅游目的国当地居民的嫌厌。强烈的情感反差,重创多少中国民众的自尊。人们质疑:中国怎么了?

在日语里,“汉字”读作“Kanji”,指日文汉字。有意思的是,这个日语词在英语中被广泛使用和接受,而说到中文汉字时,则用英语Chinese characters,而非“汉字”的中文发音。有学者指出,这一现象应该改变,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说“汉字”呢?为何日本人对“Kanji”就这样理直气壮地维持其本色?

著名日文歌曲《昴》(《星》)的作者、音乐家谷村新司曾谈到,他创作此曲时,背景是想像中的中国东北的夜空和苍穹。日本音乐人的才思,来自那片他之前未曾造访的神奇的土地。或许,仅仅凭着心中美好的遐思,灵感就展开了翅膀,飞入脑海。

故土,是永远的根。文化的血脉,代代承传。让我们珍惜这灵感的源泉,怀着对祖先和上天的恭敬与谦卑,踏入千年文明的花海,迈上归途。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日本汉字与中国字形似但意未必同
日本汉字协会开始征集“年度代表汉字”
日本汉字热 汉字相关生意火红
中共干扰失败 退党游行震撼大陆游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