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压力下 中俄经贸合作突然生变

【大纪元2024年06月06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赵彬综合报导)中俄关系突然生变,双方有望达成的一项天然气管道协议面临搁浅;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已拒绝俄罗斯以人民币结算;阿里巴巴也宣布拒绝接受卢布付款,并不再向俄罗斯供货;还有监控系统制造商海康威视事前无任何预警,突然退出俄罗斯。这对于20天前刚访问北京的普京而言,无疑是个重大打击。

北京对莫斯科态度的突生改变或许都在普京的意料之中。在“普习会”结束后,面对习近平少有地主动拥抱,普京犹豫片刻后才接受。这一场景被世界各大媒体聚焦。普京片刻的犹豫似乎暗示此次北京之行并不如愿。外界分析指,在近代,中俄之间始终不能互信,多次上演互相抛弃的戏码,所以,中共在欧美压力下,再次背叛与俄罗斯的盟约也不奇怪。

日经新闻6月4日报导,美国将对协助俄国逃避制裁的第三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中国工商银行已拒绝俄国以人民币结算。据估计,占交易总量八成的结算业务暂时被迫中止,影响俄国电子物资采购,对其战时经济体制造成严重打击。

一名不具名的中国商人向大纪元透露,他最近2、3年一直在俄罗斯购买能源和原材料等商品,但大约一个月前,他突然收到国内指令,不容许在俄罗斯采购了,因为很多交易将无法通过银行结账,现在的商业活动只能转向其它国家。

中共突然在金融上撇清与俄罗斯的关系,与欧美近日频繁施压有关。有来自美国和欧盟的资讯证实,G7国家和欧盟正在探讨如何施压暗助莫斯科规避制裁的一些银行,这将是6月13日至15日G7峰会的主题之一。在G7会议的筹备期间,G7首脑将对加强制裁暗助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企业、金融机关的措施达成一致。

5月27日,美国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表示,欧洲和北约国家迫切需要“就中国(中共)的行动向其发出集体关切的信息,我们认为中国(中共)的行为破坏了欧洲中心地带的稳定。”

坎贝尔说,中共对俄罗斯的支持“不是一次性事件,也不是少数流氓公司的参与。而是一项持续、全面的努力,在中国(中共)领导层的支持下,在幕后为俄罗斯提供一切支持”。

此外,上月28日,白宫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副国家安全顾问达莱普‧辛格(Daleep Singh)表示,美国及其盟国准备利用制裁和出口管制来阻止中俄在乌克兰战争期间进行威胁性的贸易往来。

随后,6月1日,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瓦利‧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访问德国柏林时发表演说。他说,北京可能不会向俄罗斯提供坦克及导弹,但如果没有中国的公司及金融机构的协助,俄罗斯将无法大规模生产这些武器,继续俄乌战事。他警告,如果无法阻止中方停止向俄罗斯出售军民两用物品,欧洲盟友的国家的安全将受到重大威胁,令普京更有信心挑战北约。

阿德耶莫直言,美国与欧盟必须向北京传达讯息,就是中国企业要做出抉择,要么与美欧继续做生意,要么以军民两用物品武装俄罗斯,两者不能兼得。美欧准备利用制裁及出口管制,追究中国企业在军事上援助俄罗斯的责任。

美国近日连续施压似乎是在兑现此前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北京时发出的警告:如果北京不停手,美国将采取行动。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近日紧急与俄罗斯做切割。

5月28日,乌克兰媒体报导,阿里巴巴旗下国际电商平台“速卖通”(AliExpress)已经拒绝卢布付款并停止向俄罗斯发货。之后,俄罗斯媒体否认称,“速卖通”在俄罗斯业务不受影响。中国多个门户网报导了相关消息,目前,阿里巴巴对相关报导未做回应。

此前,乌克兰空军发言人伊格纳特(Yuriy Ignat)证实,从摧毁的俄罗斯无人机碎片与残骸中发现,俄军的无人机是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速卖通”购买回来的零件组装而成。

与此同时,中国监控行业巨头海康威视近日突然停止了在俄罗斯的所有业务。

5月24日,俄罗斯IT产业媒体“CNews”引述业界消息报导,海康威视在事前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悄悄退出了俄罗斯市场,令俄罗斯客户和合作伙伴措手不及。

报导说,目前海康威视的俄罗斯官方网站已无法打开,在社群网路“Vkontakte”的官方群组被删除。海康威视在俄罗斯的所有办公室的电话都无人接听。虽然大部分官方电子邮件信箱依然开通,但没有一个电子邮件在24小时内回复记者的邮件。

一家大型俄罗斯整合商证实了海康威视退出俄国的消息。

普京最期待的两项目遇挫

离“普习会”结束不到20天的时间里,中俄之间的商贸出现多起重大变故实为罕见,连普京最期待之一的中俄天然气管道协议也陷入僵局。

英国《金融时报》6月3日引述三位知情人士的话报导称,中俄两国就达成“西伯利亚力量2号”(Power of Siberia 2)天然气管道协议的努力陷入僵局,莫斯科表示不能接受北京在价格和供应量上不合理的要求。报导说,北京愿支付的价格,接近俄罗斯大幅补贴后的国内价格,且只承诺购买该管道计划年输送量5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的一小部分。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6月4日称,“商业谈判仍在继续,因为有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意愿,所以商业问题的协调将继续进行,我们毫不怀疑将达成所有必要的协议。”他强调,双方在能源供应领域的合作很重要,列入了普习会谈的议程上。

5月16日至17日,普京访问北京,与习近平讨论了中俄之间多方面的合作。知情人士称,普京向习近平提出了三大请求,其中第一项就是达成天然气管道协议,第二项是希望北京增加在俄罗斯的银行业务;第三项是要求北京不参加本月由乌克兰组织的和平会议。普京的前两项要求似乎遭到习近平的抛弃。

旅美时事评论员唐靖远6月3日在其自媒体节目《远见快评》中表示,普京虽然难以忍受习近平趁人之危的“割韭菜”,但是目前中共是唯一的大买主。最终,极有可能被迫接受北京的要求,因为普京几乎没有其它任何选择。习近平也看准了这一点,所以一直在天然气管道的谈判上保持强硬。”

唐靖远分析指,“习近平一定不会让普京倒下,但会把握一个前提,就是对普京的支持会控制在一定程度:既能确保俄罗斯与乌克兰以及北约之间相互消耗,尽量让这场战争长期化,长时间拖住北约,同时让俄国元气大伤,最终彻底沦为中共这个邪恶轴心的一个附庸,这是习近平自以为的‘一石二鸟’之计。”

中俄互不信任由来已久

日本对近代的中国和俄罗斯有深刻认识,多数日本学者认为中俄之间“相互不信任”,不可能成为盟友,形容中俄关系像“狐狸和狸猫一样互相欺骗”。

原共同社编辑委员冈田充(Takashi Okada)在俄乌战争开始后不久就在日本财经媒体《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 Japan)撰文直言,中俄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相互不信”,相互之间只会表面合作。他还引述一名中共外交官对其透露其中一个原因:苏联曾对北京落井下石。

这位中共外交官说,“无法忘记中国在1960年代遭受饥荒之际,作为盟友的苏联撤回了技术人员。所以中方以反对任何形式的同盟为由,与俄只签署伙伴关系协议。”

回顾中俄近代几十年交往的历史,不难发现,中俄(包括与前苏联)之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意识形态、战略利益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等,始终在重复上演“相互不信”、“背盟”的戏码。

在1950年代初期,中共和苏联曾是紧密的盟友。很快双方在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上产生严重分歧。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引发在中国搞个人崇拜的毛泽东的不满,导致中苏交恶,1960年,苏联撤回了所有在中国的技术专家,中苏关系迅速恶化,最终在1960年代中期完全破裂。

1969年中苏关系的紧张关系达到顶点,终于双方在中苏边界的珍宝岛爆发了武装冲突。双方在边境集结大量军队,随时可能使冲突升级为大规模战争。

在中苏关系紧张升级之际,中共选择“背盟”,寻求与中俄的共同敌人——美国改善关系,以制衡苏联。中共对美策划的“乒乓外交”成功,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标志着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变,这意味着苏联在冷战中的两个主要对手可能结成联盟,这一事件对苏联构成巨大战略压力。

旅居比利时的中国法律学者杜文此前在新唐人《菁英论坛》节目中,针对习近平访问法国的欧洲之行表示,中共现在内忧外患,是最需要西方支援的时候,会私下向西方妥协,但又会变着花样支持俄罗斯,向欧洲换取筹码。

杜文曾担任中共团派大员胡春华的法律顾问,熟知中共高层对欧洲战略的各种手段,他分析指,“习近平清楚,俄乌战争大局已定,俄罗斯大势已去,继续支持俄罗斯不仅徒劳无功,还会陪葬。习近平在事关欧洲安全红线的问题上妥协,以此换取维持中国商品在欧洲市场的地位。”

责任编辑:连书华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朝鲜抨击中共 军售俄国 专家析朝中俄关系
消息:天然气协议停滞 俄称北京要求不合理
广东某半官方机构为俄高调采购无人机武器
美副财长:西方需阻止北京向俄供应战争机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