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海淘”消费者被强征新税的缘由

人气 1222

【大纪元2016年04月10日讯】近日,中共有关部门针对“海淘、代购等跨境电商”采取了两项重大举措。其一、正式公布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并对其中所列商品设置了8位税号;其二、对跨境电商零售的进口商品执行新税制,即“不再按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而是改为征收“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要知道,在此前征收“行邮税”的条款中,有一项“不到50元起征点不需要缴税”的免税政策。

说来说去,此番政令出台的关键不过就在于一个“税”字。从共同出台“商品清单”的部门涉及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濒管办、密码局等11个部门的强大阵容中,我们更能看出,仅海关这一家通过征收“行邮税”、在日渐兴隆的“海淘”市场中“吃独食”的状态,自然会引起众多本是“一奶同胞”的党兄党弟们的眼红和不满。他们似乎都认为,自己或比海关更有理由和权限从中分取一杯羹。

对以上部门“征税”的意愿之所以如此解读,不过在于相比经济、政治体制以及民众“公民意识”更为成熟的发达国家,中国“一党专政”体制下的各级部门通过征税得来的财政收入,其实并没有恰如其分的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中国人虽普遍反应“吃一口有半口税”,但所面临的处境却只是“养老难、看病难、上学难”,甚至连生命安全也无法被保障。假冒伪劣、有毒食品充斥着人们本就举步维艰的生活,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或只为了避免“病从口入”,越来越多的人则开始无奈的选择购买那些虽价高、但不至于被掺假、掺毒的进口商品。

说到进口商品的价格,中国人的无奈显然与“征税”有关。事实上,国外许多商品在当地的售价并不高,折算汇率后,甚至比在中国商场、实体店里的同款产品还要便宜。究其原因,不过是由于外来商品在进入中国时被强加了重税所致。于是,在出境游时大量抢购当地产品以及“海淘”得以在国内蔚然成风的现象出现,似乎都与中国人想要“避税”的意愿有关。因此很多人说,如今的海淘、代购市场是中国人寻求价廉物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与中国众多无奈的消费者不同,那些权力部门的想法显然并不在急民之所需、救民于水火上。有网络作家撰文表示,国家的公权力只有在涉及大的利益集团时才有所表现,“还没等你回过神来,一大堆法律、规则都来了,执法起来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可涉及到普通公民的人生安全与利益呢?拖拖拉拉不说,你如果不喝毒奶,活得够久,估计也不一定能活着等到一个说法”。如此直白的表述正好切中了此次官方对海淘、代购“执行新税制”的要害。

就以“毒奶”为例,中国近日又爆出了“跨多省市,生产销售1.7万余罐假冒婴儿奶粉事件”。然而,这类涉及孩子生命安全、刻不容缓的事件却已在半年多前就发生了。时至今日,官方仍“没有公布问题奶粉的品牌,在哪些商场有售”。从这种“拖拖拉拉”的办事效率来看,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中国人为何会在海外为一罐奶粉大打出手、进口奶粉又何以成为海淘市场中的畅销品。即便如此,官方也自认为与己无关,他们要让老百姓对自己无奈而疯狂的选择负责。而负责的方式居然是,你必须为此付出更多的税钱。

这是多么荒诞可笑的逻辑,而唯一能对此进行合理解释的说法也只能是,在当下中国,权力早已沦为垄断市场、并伺机从中掠夺民众财富的工具。至于市场中出售的商品是否对人有害、价格能否被人接受,则并不被官方视为是权力管辖的范围。对中国这些权力家族的成员来说,有权仅意味着让你乖乖把钱交出来,而你想不想活、能不能活,则要看你能否就此乖下去。没错,这其实就是“强盗逻辑”。

责任编辑:莆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