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钱永健去世 曾直言不是中国科学家

人气 1886

【大纪元2016年09月01日讯】周三(31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发布声明说,在该校任教27年的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钱永健(Roger Tsien)于8月24日去世。享年64岁。

钱永健是2004年沃尔夫医学奖(沃尔夫奖)及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普拉迪普科斯拉(Pradeep Khosla )说,钱永健过世时,身在美国俄勒冈州尤金(Eugene)市的一条自行车车道上,但其死因尚未确定。

“罗杰是一个非凡的人:善良,大方,亲切,他是位始终精湛的科学家,总是推动他的研究达到极限,以扩大科学的可能性,”科斯拉说, “他是位难得的、我们无法取代的人才。”

2008年,钱永健因协助从水母萃取“绿色萤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以用作研究工具,追踪脑细胞,细菌等,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与钱永健一同进行研究,共同获得该奖项的,还有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查尔菲和日裔美国有机化学及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

在基因研究与医学的角度,GFP是研究癌症,脑退化症等的重要工具。钱永健等人发现,透过改造水母绿色萤光蛋白的结构,使绿色萤光蛋白被打入细胞后,能发出不同的萤光颜色,并由此观察细胞的成长状况,了解细胞所传递的讯息,追踪细胞的变化。例如,让细胞分裂时发出绿光,停止分裂时发出红光,而由于癌细胞会不断分裂及增生,会呈现红,绿混在一起而发出的黄光。钱永健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萤光造影”技术,透过观察细胞颜色,更准确地找出癌细胞的位置,并应用于癌细胞切除等手术。

在获奖后,当中国记者问他“你是中国人吗?”“会不会说中文?”时,钱永健回答说︰“我在美国出生,成长,但是我不太会说中文。我是美国科学家,这一点很确定。我不是中国科学家。血统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份,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自由的环境是培育科学家的要件。”

“有许多华裔科学家在西方取得科学成就,但是学术研究无国界之分,不需要拘泥于血统。”钱永健说。

1952年钱永健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临安。钱家是学术世家,祖父、父亲,兄长都是知名学者,伯父是中国知名物理学家钱学森。

钱永健童年时可能患有哮喘,因此时常留在室内度过,并热衷于在家中地下室的实验室进行各种化学实验。16岁时,钱永健首次获得美国全国性奖项──西屋科学奖。西屋科学奖已于1998年改称英特尔科学奖。

1972年,钱永健获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及物理学学士学位1977年,他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并于剑桥大学任研究员直至1981年,1982至1989年间,钱永健出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1989年,他转往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担任教授,一直到他于日前逝世。

而早在2004年,钱永健已获得沃尔夫医学奖。至今,钱永健仍是唯一一位沃尔夫奖及诺贝尔奖的华人“双料得主”。

钱永健曾获多间知名学府颁发院士头衔,包括美国医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台湾中央研究院等等。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分别向钱永健颁发荣誉博士学位;2012年,英国剑桥大学亦向他颁发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责任编辑:李缘

相关新闻
虽有得奖呼声  钱永健对获诺贝尔奖仍感意外
钱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实至名归
得奖了!中国抢沾光  钱永健:我不是中国科学家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籍华人钱永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