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两年动用万亿外储维持汇率殃及贸易

人气 2771

【大纪元2017年01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毅综合报导)中共央行日前表示,为了拉抬人民币汇率,中共两年来耗费了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同时,为减少资金外流,中共严控企业和个人换汇。有外媒分析认为,此举已殃及大陆贸易。

中共央行使用万亿外储维持人民币汇

据香港《经济日报》1月26日报导,中共央行副行长易纲25日说,过去两年央行使用约一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来防止人民币汇率的过度贬值,这样做总体上利大于弊。

文章分析说,人民币贬值压力很大,不仅来自于美联储加息及强势美元趋势,更主要的是大陆经济失去动力,经济增长近两年持续乏力。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6年,在岸人民币(CNY)兑美元汇率两年累计贬值10.7%。其中,2015年贬值4.46%,2016年贬值了6.6%,创1994年汇改以来最大年度跌幅。

中共不断升级控制资金外流措

据中共外管局数据,大陆外汇储备从2014年6月末的3.99万亿美元,降至2016年12月末的3.01万亿美元。两年半的时间,减少了近1万亿美元,减幅达四分一。中共官方承认,中共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是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在人民币大幅贬值及贬值压力持续的大环境下,大陆资产大规模流出。为了控制资金外流,中共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不断推出严控政策。这些政策包括限制大陆企业购置海外资产;限制大陆民众购买香港保险;要求各银行严格审查汇出资金的用途;如果人民币流入流出不平衡,就要停止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等等。

本月,中共央行要求一些城市的银行确保人民币净流入、没有净流出,即累计流入资金必须大于累计流出资金。要求各行跨境人民币月度收付比例须控制于1:1之内,未达要求的银行需暂停办理居民跨境人民币支出业务。

这些政策显示中共对资本外流的担忧,担心资本外流会加剧人民币贬值,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出。

资本外流是今年中共面临的一大问

被誉为是华尔街对中国经济最为精通的研究者、惠誉前分析师、现为研究机构Autonomous Research驻香港分析师的朱夏莲(Charlene Chu)日前在《资本外流战》(The war on outflows)的报告中表示,谨慎应对资本外流是中共今年要应对的两大经济问题之一。

朱夏莲说,中共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应对资本外流问题,即大幅度调整汇率控制资本外流。这种方法可能会在几个季度内产生效果,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要长期限制资本外流是不可行的。

朱夏莲表示,中共严控资本外流的措施最终会伤害中国经济以及抑制商业信心,“外国直接投资已经显着降低,而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并购)增加许多。”如果今年资本外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改善,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外汇储备将仅剩50%。

《金融时报》:中共遏制资本外流波及贸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刊发文章认为,中共现在严控资本外流的政策,尤其是近期出台的限制使用跨国融资基本工具的措施正开始妨碍中国的进口企业。中共监管机构不仅收紧被用于向境外转移资金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商品和服务支付也受到了收紧措施的影响。外贸交易被延迟,而贸易信用保险公司正在削减对中国的敞口。

西盟斯律师事务所(Simmons & Simmons)的贸易融资律师乔里恩‧埃尔伍德-罗素(Jolyon Ellwood-Russell)表示:“资金被卡在中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现在我们看到这些问题从资本账户蔓延到经常账户。”

报导说,深圳几家银行的分行在去年12月冻结了备用信用证的开立。监管机构最近限制的另一条渠道是“内保外贷”:境内银行为中资在境外注册的附属企业提供担保(即抵押),然后由境外银行向境外企业放贷。

金杜律师事务所(King & Wood Mallesons)合伙人林永耀(David Lam)表示,向中共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登记内保外贷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导致依赖这一融资方法的交易处理不顺。

随着中共对跨境支付方式的非正式控制在去年12月收紧,付款时间不确定性加剧,在买家付款之前发运货物的做法(即赊账交易)已开始减少。

据全球保险商信利保险(XL Catlin)的马克‧霍顿(Mark Houghton)介绍,随着贸易商在付款方面遇到困难,很可能会有更多支持跨境贸易短期银行贷款的第三方公司被要求履行在岸担保,这将给中国国内的银行带来风险。

过去两年里,全球贸易信用保险公司科法斯(Coface)已将中国从一级市场之一降级为“显着风险”,理由是买家有可能违约。

“我们不会对(资本管制方面的)更多收紧感到意外,”科法斯经济学家Jackit Wong表示,“而那将特别沉重地打击中国进口商。”#

责任编辑:刘晓真

相关新闻
何清涟:中国经济堡垒战 保卫外汇储备
中国外汇储备暴跌至2011年来最低水平
外汇储备大跌 李克强否决下调换汇上限提议
大陆外汇储备逼近警戒线 资本管制再收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