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告指赢在起跑线想法错误

外国研究证较迟入学成绩较佳 学者建议改善职业教育

人气 67

【大纪元2017年10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莫森香港报导)有团体昨日公布香港教育蓝图研究,指本港有6大教育问题,包括“过度教育”、幼稚园教师严重流失,家长希望子女“赢在起跑线”等。研究团体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引入幼师薪级表,提高职业教育质素等。

冠域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公布《香港教育蓝图研究2017》,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表示,香港不少家长希望子女“赢在起跑线”,但有关想法错误,欠缺数据支持,多个国家研究更显示,较迟入学的学生的学术表现比早入学好。其中德国研究指,7岁才入学的学生,公开试的成绩及接受教育程度,均高于6岁入学的学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Heckman的研究亦发现,年龄较大的学生较成熟,学习成绩表现也占优。研究认为,关键是小朋友在学习准备及软技能掌握等方面都较好,有助日后个人成长,而非父母为了子女能入名校而让他们疯狂学习。

冠域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表示,“赢在起跑线”的想法错误,欠缺数据支持。(余钢/大纪元)
冠域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表示,“赢在起跑线”的想法错误,欠缺数据支持。(余钢/大纪元)

劳工市场“过度教育”

本港学生学业压力大,近年接连有学生轻生,报告认为反映部分香港学生未能适当处理情绪和压力。报告引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名教授的研究,指学生社交和情绪能力与学业成绩直接挂钩,学生有良好的社交及情绪技能,可令他们的学术成绩得到持续改善。建议教育局应让小学生学习《社交和情绪学习》,协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人际关系技巧。

报告又指,现时劳动市场出现“过度教育”的情况,大学生供过于求,市场出现明显学历错配,大学生毕业生薪酬与学历也不成正比。他认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加拨款资助学生修读自资课程,没有太大效力。建议政府应改革本地职业教育模式,中五时设校内离校试,让部分学生可选读3年制的职业教育及训练课程,学习实用性较高的专门技术,解决本地劳工学历错配的问题。可参考瑞士双轨制和实地学习的职业教育,改变现时香港社会视职训为“次等教育”的观念。又强调课程需由政府、业界及教育界合作。

倡取消通识为必修科

报告指,现时通识科考核方法侧重议论文写作,对于能力稍逊的学生或造成负担。学生亦要花大量时间完成校本评核。建议教育局应考虑调减通识教育科上堂时数,和改变现时校内评核方式,甚至取消通识科为必修科,改为选修科。

关焯照又建议,为幼稚园教师引入薪级表,与小学教师薪级表挂勾,如将学位幼师的入职薪级设在第11或12点(约2.25万或约2.4万元),以增加人才和教育质素。◇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蓝天教学:帮您实现美国留学梦
鉴恒:美国数学教父为何感动中国人心?
学生:压力源自教育制度
父母移民 子女受惠 美国EB-3移民性价比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