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孩扁平足要不要治疗? 医师这样说

高医骨科医师陈姝蓉说,距下关节制动术只需要在足部开1公分的小伤口,再植入一钛金属物,来阻止距骨过度下滑与跟骨过度外翻。(方金媛/大纪元)

人气: 80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7年12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方金媛台湾高雄报导)现在小孩越来越被保护,门诊时骨科足踝专科医师常被询问的一句话是:“我的小孩有扁平足,需不需要治疗?”其实有时是家长过分担心,但有时小孩确有扁平足,即是俗称的“鸭母蹄”。

儿童扁平足的成因很多,大部分为先天性,也可能和后天的疾病有关,表征为内侧足弓垮下平贴地面,此外,从足后跟往前看,可明显看到足跟外翻和前足外展的现象。

高医骨科医师陈姝蓉表示,一般儿童扁平足随着年龄增长(接近10岁)会渐趋稳定,足弓也会逐渐形成。假如足弓迟未形成,而且行走或跑步时会感觉疼痛,就必须考虑手术治疗。

陈医师说,目前距下关节制动术适用于有症状、有弹性的儿童扁平足。距下关节制动术为微创手术,只需要在足部开1公分的小伤口,在距骨与跟骨之间放入一个子弹型钛金属植入物,用来阻止病人在负重时距骨过度下滑与跟骨过度外翻。

她说,关节制动术式最大的优点是不需破坏任何骨头与关节,单纯用植入物卡在距下关节避免过度动作导致足弓垮下,且开刀时间短,仅需约15分钟,术后几日就可行走。

陈医师表示,关节制动术对14、15岁以前儿童效果良好,因为有较好的适应性与可塑性,很少有会有异物感;但因其微创效果和良好预后,目前治疗成人扁平足也逐渐将它与其他术式并用。

面对儿童扁平足,陈医师建议家长首先应让专科医师评估,必要时再进行进一步治疗,若长期忽视,扁平足症状会越来越严重而影响活动力。

此外,陈医师也提及,根据一项论文统计报告,较肥胖及穿鞋时间较长的小孩患有扁平足的概率较高,因此控制体重、多赤脚活动,有助于扁平足的改善。◇

责任编辑:杜文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