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志:港本土意识抬头 冲撞势难避免

人气 67

【大纪元2017年06月30日讯】香港主权转移二十周年专题之九  中华文化复兴总会副秘书长张铁志说,“港独”不是香港的主流声音,但从主权移交至今,香港年轻世代本土、自主意识抬头;若北京当局仍持续高压应对,接下来的冲撞将更难避免。

香港主权移交将在7月1日届满20年,香港未来发展备受关切。张铁志接受中央社专访,作以上表示。

张铁志2012年出任“号外”杂志主编,在香港3年多,亲眼目睹“反国教”、“占中”等社会运动,也深入观察、评论香港在文化与社会层面受到中国大陆的冲击与蜕变。

张铁志指出,过去香港人理性务实赚钱,不管政治;但80、90后的年轻世代已经不一样,他们更具有本土、自主意识,追寻身份认同;他们也跳脱了所谓“中环价值”,更注重公共参与、关怀社会并要求公平正义。

为何年轻世代有如此转变,张铁志认为有多重因素。首先,2003年反基本法第23条的“七一游行”汇集50万人走上街头,带给香港人信心,认为站出来就可以改变。

其次,中国大陆与香港签订“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后所产生的经济、社会与生活的冲击,也引发香港人的集体焦虑与不满。

此外,年轻世代擅于运用社群平台发声与集结力量,从反广深港高铁、反国教到雨伞革命,他们都从网路取得话语权进而影响舆论;正如同世界各地掀起的“阿拉伯之春”等脸书革命。

从文化也可看出香港的蜕变。张铁志指出,CEPA签署后,香港导演、明星转往大陆市场,缺乏资金与人才的香港电影吹起本土化的号角,观众转而支持诉说自己历史、情怀的本土创作。

他指出,去年得到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的“十年”,以及何韵诗等歌手与独立乐团,他们放弃大陆市场,勇于表达港人的心声,都是本土、自主的实例。即便是视觉艺术,也可看到年轻与中生代创作者更关注社会议题,这跟过去都很不一样。

张铁志指出,多数港人仍主张在一国两制下充分自治,“港独”不是香港的主流声音,但两岸三地各自发展自己的生活与价值,越年轻的世代认为自己与中国越没关系;“中国大陆的强势,反而激发港台更多的自主意识”。

“现在香港人已经不再相信‘50年不变’,中共也肯定会更加强对政、商、学、媒的控制,接下来要好转是不可能的。”张铁志预测,如果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不改强硬作风,硬碰硬的结果,未来冲撞将会更难避免。

对于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20周年,新特首郑月娥将上任,张铁志表示,现任特首梁振英已不得人心,林郑月娥若能改采较温和的立场与怀柔的做法,将是较聪明与睿智的选项。(转自中央社)

相关新闻
谢天奇:19大前哨战 李克强俞正声两会释信号
【翻墙必看】中共两会一夫妻档成为焦点
香港特首出炉  黄之锋:选拔非选举
林郑民望低当选 学者:上任后施政困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