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台房市可能修正

人气 30

【大纪元2017年07月12日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今天在政大开讲,他表示这次来台有些感想,并非要警告台湾投资人风雨欲来,但房市上确实有修正的可能,原因是“需求面”较弱。

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观察指出,高房价问题是多国家共有的困境,更牵涉到房产投资人的特定心态,政府难以扭转,他说,台湾低生育率,以及成年后仍与父母同住,而不额外添购房产现象,致使台湾房市需求面较弱,资产价格确实有修正的可能。

席勒分析过去台股指出,1980年代台湾全民疯“大家乐”、半导体产业起飞、外资登台、成交量放大,充斥着金融故事,也存在非理性繁荣。尤其1987年,亚洲市场年初时,本益比仅为16倍,至9月时即上冲至45倍,台股更是居高不下,紧接而来是股市崩盘,跌幅超过七成,对此,许多资深股民仍记忆犹新。

席勒在演讲上分享新理论“叙事经济学(NarrativeEconomics)”,“叙事”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故事,经过传播发酵后,将影响人们的判断与消费行为。他从人的心理、行为出发,探讨与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的关联,奠定行为财务学的研究基础,对无法用理性经济学模型分析的重大经济事件,提出解释。

席勒强调“金融故事”(Narratives,包括媒体的过度吹捧)危害市场剧烈。他举例,多数人记得1929年经济大萧条,却忽略1920年也有一波市场下摆幅度更胜的经济恐慌,这是因为1929大萧条广受报导、金融故事也暴增,反观1920年金融故事少,这场金融灾害也因此被遗忘。

席勒将故事传播比喻成疾病传染,援用Kermack–McKendrick于1927年所提流行病模型,将人对于某故事的认知分为SIR三阶段,进而研究故事对于经融市场的影响力。

政大校长周行一说,台湾是个故事、谣言很多的社会,席勒第二度到政大演讲,也借此机会告诉政府如何解读市场上的故事,进而创造故事,导引大家更积极消费和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启发研究学者,了解故事传播与消费者非理性行为的关连。

席勒教授曾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等重要经济学领域殊荣,亦被美国联邦储蓄系统经济研究机构IDEAS评选为全世界影响力前100的经济学家。

席勒著作《非理性繁荣》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投资人必读的圣经”,精准预测2000年的网路泡沫化;后来更多次于公开发言中,再次预言2007、2008年的金融海啸,席勒也因此被远见杂志誉为“全球的经济先知”。

(转自中央社)

相关新闻
金时:美房贷风暴  台湾受害相对不大
刘正义:松绑政策能振兴台湾经济吗?
法拍屋热滚滚 得标率降至33%
台经院所长杨家彦:房市恐下挫 观望为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