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寻它千百度——找乐曲的故事

作者: 周鑫雨

旋律优美动听的乐曲能触动人心。(Pixabay )

font print 人气: 162
【字号】    
   标签: tags: , ,

找到它,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

我要找的是一首钢琴曲。话说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是高中生我的,住宿在学校。一天,我的室友颇自豪地拎着录音机(在当时的大陆可是个时髦的事),放出大大的音乐声,那是首是钢琴曲,是我从来没听过的。那旋律优美动听极了。

当时我的高中生活极为枯燥。学校为了学生备战高考,取消了音乐课。对于喜好音乐的我来说,唯一的音乐就是每天必放的广播体操,从音乐到男声尖厉的口令,“战天斗地”的激昂声,让人在校园无处不在的高音喇叭下,无处可避、无处可逃。

所以,在难得松口气的吃饭时间,乍一听到这清脆而温和又美丽的钢琴曲,我一下就被迷住了。室友大概知道我们的渴望,炫耀地放了2首曲子,拎着录音机走远了。后来我的室友竟然转学走了,而我还没来得及问这歌曲的名字!

从那以后,我开始苦苦地寻找这首乐曲。第二首曲子我后来知道是挺著名的歌曲,被“猫王”唱成流行歌曲的《奇异恩典》,但更敲击我那颗向往美好音乐小心灵的第一首,我竟怎么也找不到。

那时理查德的钢琴曲颇为流行,也是我们都喜欢的。可惜我们住校的穷学生,买不起录音机,而且晚上十点宿舍一律停电,什么电器都只能用电池。录音机那时都是用磁带播放的,非常耗费电池。那时中国大陆按大小把电池型号分为从一号到七号,一般小录音机一次要用4节5号电池,电池也挺贵,而且听不到几小时就带不动磁带了。不换新电池的话,转速下来,播放的声音就会缓慢走调,什么美妙的音乐也变成了老牛拉破车的哼哼。

即使这样,我依然顽强地攒钱购买了所有理查德的钢琴曲磁带,大概共有七盘。加上我爸妈为让我“学英语”而买的录音机,我开始了每日小小的音乐放松时段。后来我断断续续地弄到几个昂贵的可以充电的电池,至少要4节才够用,还搞来了昂贵而又质量差的电池充电器,经常因为接头接触不良而没充上电。有时磁带声音非常刺耳难听,即使这样,我也乐得陶醉在其中。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我找不到那首曲子。随后我又连磨带求地借同学家的什么浪漫钢琴曲,双钢琴曲等等,还开始喜欢上了美国乡村歌曲,流行歌曲等等,慢慢地就不那么急迫地找寻那首曾经让我沉醉而又再也听不到的钢琴曲了。经常我脑子里会哼哼这个调调,然后满心遗憾。

九十年代初,我上大学后,虽然专业是理工科,但大学一、二年级也还有些开阔视野的人文学科。例如大学语文古典名著欣赏、世界名著鉴赏、美术原理、音乐欣赏等等课。教我教音乐欣赏课的老师是音乐科班出身的,弹得一手好钢琴,颇为了解世界著名音乐。

于是有一天,我把盘旋在脑子里的那首钢琴曲用简谱、就是那个1-8写出来。心想:如果是世界名曲,她肯定晓得。奇怪的是:音乐老师可以认得那么复杂的五线谱,那么深奥的蝌蚪们在她手指下徐徐流淌成音乐,看着我的简谱却手忙指乱地在钢琴上敲击着不成曲子的调子,她很友好又有点腼腆地说她习惯看五线谱,不熟悉简谱。我却更窘迫:居然拿了这么“低级”的东西请教科班出身的音乐老师,成何体统?当然更不敢追问她认不认得这首歌了。

光阴似箭,瞬间大学毕业,工作成家,来到美国。经过10年努力成就“美国梦”。哈哈,其实就是普通中产阶级,靠夫妻二人上班族,认真工作也能实现有洋楼有新车,电脑换了一个又一个,手机一代又一代地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内存越来越大。录音机当然早就淘汰了。

更幸运的是这里网络不封锁,找什么都可以上谷歌。想找个歌应该不在话下,这又勾起了我脑子里为生活、为理想、为工作而早已经忘记的旋律。于是有一天工作之余,我在youtube上找到串放的钢琴曲,一边干别的一边瞥一眼,一旦确定不是那首曲子立刻跳到下一首。这样折腾了一个又一个。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屏住呼吸一个又一个滑过后,停了一会儿,电脑上响起了找寻多年的前奏,然后就是那美妙的旋律。我慌得赶紧按下暂停,盯着屏幕看了一眼歌曲名字──“音乐八音盒”,记下来。一边欢呼:啊!我找了25年,不,27年的歌曲终于找到了!这曲子原创并非理查德,是他翻奏的美国钢琴家米勒的乐曲。

这乐曲还有个小小的插曲。70年代,此曲曲作者兼弹钢琴演奏者,本来默默无闻。有一天,他的整盘钢琴曲磁带阴差阳错地给了一个电台主持人,但这个电台是放流行歌曲的,不放钢琴曲的。主持人本来只是想随便听听,然后告诉作者送错了,应该给放古典音乐的电台去。结果在听到磁带B面第一首歌时,他非常喜欢,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在他电台主持的时间播放。 结果一炮而红,听众电话打爆了要求知道这首曲子的来历,作者自然翻身成名。

哈哈,这真是个美好的结局,美好的音乐故事。

唯一让我“不爽”的是,当我兴冲冲地告诉家人我找到27年渴望的曲子时,家人一脸不屑:就这个啊,我早就听过多少次了。怎么可能你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过呢?小孩子更是说:这个卖冰棍的流动汽车里也经常放啊,我们都听过……

不管怎么样,算是圆了我一个小小梦想。@#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几乎在所有谈墨的书里,讲到胡开文时都会提及这锭墨,把它当成招牌商品来看待。主因是,它是第一个以地球为造型的墨,再加上它曾参加国内外的大展并获奖,为制墨业及国家增光!
  • 2016台北国际建材家具大展,11月18~21日在世贸一馆盛大举行,来自云林斗南的“铭木专业木工厂”也参与这次的展出,他的展位没有任何的装潢,只有参展的原木和参展的作品。坚持正宗榫卯工法的铭木第三代传人李界煌自豪地说:“我们的展位是最环保的,绝不会留下任何垃圾,一切都可以带回去。”为了让民众见识正宗的榫卯工法,李界煌在展位上开讲“古代建筑是现代经济困顿的解药”,希望能唤起世人对传统工法的关注。
  • (Fotolia)
    那一年的我们,虽谈不上拥有。但走过了悠悠岁月,偶尔回首,我还是禁不住给自己粲然一笑。那在青涩中难掩的热忱,无忧中蕴含的纯真,关爱中尽显暖暖的爱,只能在纯真的年代里寻觅。
  • 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几乎被日本人完整地传承下来。来过这里的中国人都会喜欢上日本,因为这里能够看到中国的过去,中国曾经是礼仪之邦,现在的日本也是如此。
  • 欧塔卡二世拥有当时中欧地区最强大的铁骑兵团,几乎每次战役都传出捷报,被称为“铁金国王”,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但丁在传世大作《神曲》中尊称他是“当代的伟人之一”。
  • 写作的同时,我也慢慢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女儿的生命和生活境遇。她到目前为止尚未满25年的年轻生命中所发生的种种,就是法轮功在世上洪传和遭受迫害的一个写照。
  • 在凛冽的冬天,一名穿着典雅的男子独自伫立在荷兰街头,随着音乐响起,缓缓唱出动人的歌曲。他的美声抚慰着路人的心灵,使其感到无限温暖。这名男子并非普通的街头艺人,他是荷兰著名的歌手贺肯斯(Martin Hurkens),也是2010年《荷兰达人秀》(Holland's Got Talent)的冠军得主,而在他成名的背后却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
  • 妈妈想吃的食物,是她十九岁嫁给爸爸之前常吃的台南小吃,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想回味的其实都是童年之味。
  • “微信,我爱你,但我必须抛弃你!”世上诱人的东西越来越多,然而事物总有其利弊,只看人如何善用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