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债务危机升级 齐星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人气 3169
标签:

【大纪元2017年08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默迪综合报导)山东民企齐星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中国再添一个因产能过剩破产的案例,但是该集团的申请破产过程被曝存在风波。

山东齐星集团及部分下属企业8月1日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该集团7月26日以无法清偿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齐星集团今年上半年爆发债务危机,相继出现停产、拖欠薪水、贷款逾期未还等情况。

4月份审计机构认定齐星集团资不抵债,无法清偿全部债务,随后,地方政府出面让西王集团对齐星集团进行三个月的托管。

截至7月初,托管期限结束,齐星集团董事长曾在7月中旬表示不认可审计机构的清产核资,当时也没有在审计机构的评估报告上签字。

《每日经济新闻》引述知情人消息,此次破产程序中,齐星集团董事长也没有在同意破产重整的股东会文件上签字,虽然破产重整是齐星集团申请的,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资金注入方。

又一例因产能过剩破产企业

对于齐星集团的情况,经济学家叶檀分析认为,这与该集团长期过度投资有关,也跟当时的中共刺激政策有关。过度扩张导致资金不足,而为了获得更多银行贷款,企业间互相担保,最终造成资不抵债。

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长期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与中共国有企业相比,更难以申请到银行贷款。

据悉,齐星集团的主营业务是铝产品,同时涉及金融和房地产,所欠债务大约120亿元(人民币,下同),对其进行担保的西王集团也深陷资金危机,齐星集团事件导致当地面临区域性金融风险。

齐星集团的债权方共有36家,包括25家银行,其它债权方有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和小额贷款公司。而对于企业破产的后果,损失最大的是银行系统。

中国产能过剩的企业涉及众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从十年前就已经显露出来,中国经济学界认为,其背后主因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过度投资,尤其是对国有企业,导致企业债务激增,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并波及到民营企业。#

责任编辑:李沐恩

相关新闻
因经济担忧 大陆国债收益率降至22年来最低
【新闻大破解】中共22条极限施压台湾 已显无效
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如何发展 美欧做法有不同
旅游攻略出版商“孤独星球”退出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