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最后一块拼图 台中文学馆厨房开张

台中文学馆“栎舍文学餐厅”14日正式于馆内开张,邀作家廖玉蕙(左)一同品尝“陈千武文学套餐”及“杨逵的野菜咸派”等文学餐点。(黄玉燕/大纪元)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7年09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位台中西区乐群街,由日治时期警察宿舍改建的“台中文学馆”,历经多年修复,最后一块拼图“栎舍文学餐厅”昨(14)日正式于馆内开张;结合文学馆特色,以在地文学家杨逵、陈千武为题设计餐点,将不定期推出作家厨房等活动,首场邀作家廖玉蕙端上好菜。文化局长王志诚表示,文学餐厅委外经营,以食的角度诠释文学,盼引导民众对文学有多元的认识。

王志诚指出,以历史建物重新规划完成的台中文学馆,这2年透过展览、讲座、文学市集等活动,试图呈现及深化台中文学发展轨迹,如今已是中部知名景点。文学餐厅经营团队都是对在地文学充满高度热情,从他们设计的餐点可看出对文学餐饮的用心。

栎舍文学餐厅总监繁运隆表示,“栎舍”之名源于日治时期三大诗社之一的“栎社”,当时诗人们除了吟诗作对,更是热衷精致生活的生活家,带动台中文化风潮,台中因而有“文化城”美名。“栎舍文学餐厅”将文学入菜,推出“陈千武文学套餐”及“杨逵的野菜咸派”等充满文学意涵的餐点。8月试营运开始,假日座无虚席,平日周二、五也常满座,因此考量延长营业到晚间9点。

陈千武1942年以台湾志愿兵身份入伍,曾赴南洋参战。1967年开始以太平洋战争创作系列小说。“栎舍”以印尼姜黄饭表现战火经验。主菜梅干蒸肉卷木舟样貌,象征乘船参战,中年突破戒严,将台湾现代诗送往日韩的意象。“杨逵的野菜咸派”则以杨逵的“首阳农园”为发想,意喻野地特有的韧性及生命力,述说耕耘的甘苦。

除了餐点,“栎舍”也举办作家厨房、作家午茶、文学沙龙、文学跨界等活动。每周末有茶道、花道课,及延续栎社诗人的观月会、啖荔会,为台中城营造一个丰富的文学场域。

责任编辑:罗令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