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者赞成财政预算案派钱

称政府非英明神武 市民盼惠及基层长者

人气 99

【大纪元2018年02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怡报导)林郑月娥任政府首份《财政预算案》周三出炉,由于政府盈余再创新高,会否“派钱”成为关注焦点。昨日在《城市论坛》上,有学者赞成适当地派钱,认为政府非英明神武,用钱政治化。有政界人士认为应惠及基层及长者,强调增加经常性开支与派钱、派糖不冲突。

港台《城市论坛》昨日以“千亿盈余疑满泻 系咪派钱问财爷”为题。面对政府库房大量盈余,政府是否应每名市民派六千元。前立法会议员刘小丽表示不太反对派钱,但要有优先次序,先照顾基层及长者,她建议首先成立全民退休保障的种子基金以立即惠及长者,对基层可即时派钱,解决基层市民的燃眉之急,之后再做选择性的纾困派糖措施。她强调,“派钱”与“经常性开支”可以两样一起做,不对立。她批评政府十年来错估盈余,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二者是“假对立”,是政府“用来呃人的技俩”。

吁同时派钱增经常性开支

刘小丽批评过往十年政府将公帑错误投资在基建,例如“三跑”、“高铁”,反而在安老、医疗及社褔各层面都较外国落后,应该加强资源投放,今次亦应派钱纾缓低下基层燃眉之急。

科技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雷鼎鸣指今年盈余特别多,主要是因为楼市印花税及股市交投多所致。他认为派钱一途可行:“因为我相信还富于民,比钱在政府手上决定如何用更加可靠……譬如派五千、六千元,我觉得有它的优点。”又说:“如果政府决策人个个英明神武,你给政府用钱无问题。但是在世界上经济学界有研究,政府占GDP愈高,长远对经济增长愈有压抑作用,不会令经济好了,因为政府用钱不说公务员、官员一定蠢,但因经过很政治化的的过程,经常用在不对的地方。”不过他指,政府应该要考虑人口迅速老化问题,以及近期因流感出现的公立医院人手不足的问题。

工党主席郭永健认为讨论派钱是可悲的现象,正是反映对政府的不信任:“大家觉得过往政府做很多事并非惠及民生,过往的纾困措施皆是还富于富。如退差饷、退薪俸税,十年平均每年一百九十多亿,令人愤怒。”他认为当局要有长远计划,包括全民退休保障,或回购港铁,令票价降低一半,亦可向地产商购回囤积农地用来兴建院舍,或增加大学学位。

香港黄金五十创办人林奋强则表明不赞成派糖,但认为在大量盈余下,远水和近火皆可兼顾。他指只有在经济疲弱时才派钱。他直言“过往十年绝对唔系(英明神武),来紧五年,我觉得绝对系”。他赞成刘小丽指的假命题(假对立),形容“有须那个(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才是貔貅(有入无出)”在年年盈余下,18年没有起新医院,而长者人数不断上升,其医疗支出是普通人的9倍,要为此作准备,未来5年政府要积极有为。

学生望补贴课余活动费用

对于是否应派钱,台下有中学生反对认为应将资源投入在最需要的阶层上。但也有中学生希望能派钱,可以买需要的东西及参加兴趣班等等,但2011年派钱时,没有惠及18岁以下的市民,她希望今年可照顾18岁以下的人士。

10岁读小学四年级的姓李小女孩来自单亲家庭,因为没有监护人拿不到综援。她表示不清楚派钱,但希望政府可以推出“课后学习券”及增加N无津贴,补贴课余活动费用:“我有好多兴趣,跳舞啊、唱歌那些。老师都问我‘为什么不参加(跳舞)考试呢?你跳得很好啊’,我回答‘除非考试(费用)低少少否则的话,我真的没有钱交学费了。”又说母亲之前帮她申请到素描课的津贴,又说如果政府推出“课后学习券”,“可以发挥我们的潜能,其实都是帮助我们香港”。

现场也有不少长者提出诉求,希望当局能增加医疗卷的金额,可以到私家医院看医生不用在公立医院轮候。

陈茂波:筹划强化医疗系统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在网志透露,今年的财政盈余将会高于去年。他指,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要确保资源运用合“情”、合“理”,要照顾市民当前的困难,亦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对于最近有些言论指,未雨绸缪是在处理比较遥远的事情,倒不如将钱退回市民手中。他认为未雨绸缪不代表漠视今天需要,正正是因为见到今天香港社会面对的问题,必须要洞悉未来,“钱到”、“心到”才有望化解。

他提出,在政府财政充裕时,是否应该更积极筹划如何强化医疗系统的配套设施,以便在人口老化的挑战中,市民仍然可继续得到优质的医护服务。又说,医疗、房屋、教育,以至如何推动创新产业多元发展,都是社会关心且切身的问题。关爱共享是预算案其中一个主旋律,将会透过不同措施,针对协助有需要的组群,达致关爱共融。◇

责任编辑:昌英

相关新闻
港各界对政府千亿盈余各抒己见
团体代表指政府助就业力度不足
学者建议透过税制改善贫富悬殊
全城炮轰预算案 各界促修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