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可爱的孔子(1)累累若丧家之狗

作者:魏谷

当你听到“丧家狗”这个词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流浪的狗狗,忘了回家路的狗狗,被遗弃的狗狗,家宅被毁的狗狗……这条狗狗最早是孔子,如雷贯耳的孔子。

别吃惊,原典出在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累累若丧家之狗。”

孔子,2500多年前春秋末期生人,博学多才,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在后世被封为“万世师表”,受到官方至民间朝朝代代的推崇。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甚至影响了世界。

要说孔子在中国社会中的文化地位,说他首屈一指可能并不过分。不过他到底做过些什么?

他做的最重要的事,是“有教无类”,教出了一大批从商人富甲到贫门寒户的学生,把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清清楚楚地讲述出来,传递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

历史上认为,孔子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我们知道了,这个大学问家,真正动笔写下的著作,是《春秋》。但他编撰、整理了历代的典籍,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述而不作”。

但是,有关孔子的著述却是那么多,没错,那是后人的描述或者是记录。比如,老百姓最耳熟能详的《论语》,就是由他的弟子编纂而成。

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你心中的那一个,是高高在上的,还是邻家大叔般的?是令人敬畏的,还是亲切和善的?

笔者眼中的孔子,是满腹经纶的,也是满怀理想的,更是调皮的,活泼有致的,极其可爱。比如前文说到的那个狗狗,是一个人对他的评价,他不但不恼,还很同意,说:“然哉,然哉。”。

孔子一生的最大理想,是“克己复礼”,他生活在礼崩乐坏的东周,向往恢复西周的礼乐之治,为此周游14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60岁那一年,他带了学生一起到郑国去。

明《孔子圣迹图.子路问津图》。(公有领域)

想不到的是,在郑国的城外,发生了一点小意外,老师和学生走散了。孔子没有找到他的弟子,就一个人站在郑国的东门口等。

可能他的弟子们也在找他,就有一个郑国人提供了线索,这个人告诉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那个地方有一个人站着,他的额头长得像唐尧,脖颈长得像皋陶,肩膀长得像子产。但是他的下半身,从腰以下比大禹短了三寸,垂头丧气疲惫倒楣,看上去真像一条丧家狗。”

师生见了面,子贡把郑国人的话一五一十地转述给了孔子。孔子听了欣然大笑,“长得如何,那是末微小事;倒是他说我像只丧家的狗,可真像呀,可真像呀!”

明仇英画、文徵明书《孔子圣迹图》之《累累说圣图》。(公有领域)

那个郑国人说的唐尧、皋陶、子产、大禹,分别是远古时代的尧帝、以正直闻名天下的刑法官皋陶、郑国的大贤子产、治理洪水的大禹,孔子被他点评得这里像他们一点,那里像他们一点,最后下半身完全没有了圣人之相。其实,《史记》有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这句话很易懂:孔子的身高为九尺六寸,人们称他“长人”。九尺六寸是周尺的长度,如今已无无实物可资佐证,但是孔子高于一般人,是“长人”。整个一鹤立鸡群呢。

参考资料:《史记·孔子世家》@*

责任编辑:苏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