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指港人带着无望心情踏入零三年

标签:

【大纪元12月31日讯】(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特稿)受到过往一年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香港部分舆论认为,不少港人带着无望心情踏入二零零三年。

港人所以对前景不敢抱有太大希望,是因为香港受亚洲金融风暴打击四年后,至今经济未见好转,失业率虽然从百分之七点六的历史纪录有所调降,但仍高达百分之七点二。

失业率偏高,不少雇员为保住工作,不惜超时工作。近日的官方统计显示,现时香港有超过三十四万人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当中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及商用服务业情况最严重。工会领袖指出,他们所以超时工作,原因无他,就是害怕失业,于是勤奋工作,讨好老板。

香港回归前的两大支柱行业─股市和房地产,目前都没有起色。文汇报三十日对股市做出的总结报导时指出,“踏入今年最后一个月份,港股仍未能摆脱十年来最沉闷的走势,全月表现亦令人失望。以二十八日收市计算,恒生指数本月下跌了六百六十五点,跌幅创下十年来所有十二月份的最高下跌纪录”。

一九九七年底,当股市及房地产炒作活动达到最高峰时,恒指创下了一万六千点的水平后,自此一直滑落,虽然中间偶有反弹,但已不能回复过往水平。

在房地产方面,九七年底一套动辄叫价三、四百万港元的七百呎住房,现在差不多半价就可以买到。当年楼价飙升时,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房屋政策是要增加房屋供应量,以打击炒作,为市场降温。但讽刺地,两个月前政府推出九项救市措施,希望重燃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但由于经济积弱不振,市场迄今反应未见热络。

有人预期,香港房地产已成为昔日黄花,好景不再。

“九七”前的十余年来,房地产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它的衰落,顿使香港经济缺乏增长动力。为此,政府二、三年前透过发展高增值行业如资讯科技和物流等,加速经济转型,希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但迄今转型尚未产生显着成果,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未“到位”。

经济持续低迷,令人心缺乏信心。根据香港政策研究所两个星期前公布的一项调查,以最低零分至最高二百分计算,受访的六百七十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分数只有五十四点二分,连及格门槛一百分都达不到。

对比经济信心,市民的政治信心也十分疲弱。同一项调查显示,受访市民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指数从去年十二月显着下跌至现今的八十六点八分;对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信心指数更只有七十五点三分。

有舆论认为,近期市民的政治信心突然下滑,与特区政府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后所引起的争端有关。

特区政府于九月二十四日公布立法工作的咨询文件后,社会各界由最初的理性讨论,逐渐趋向非理性的互骂,甚至连宗教领袖也卷入漩涡中。社会上逐渐形成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泾渭分明。有人认为这是自由社会的必然结束,但也有人忧虑,这会令社会分化,潜藏危机。

随着立法咨询期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届满,有关争议虽然暂告一段落,但预料当局稍后正式以蓝纸方式发表草案条文并送交立法会审议时,又将燃点火头,引发激辩和分歧。

也有学者专家指出,社会上对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应否立法所呈现的激辩,其所传达的更深层意义是部分港人对实行一党专政的中共不信任,连带不信任特区政府。特区政府的智囊首长、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月前评论有关争议时就一语中的指出:第二十三条的争议属于政治性。

有人认为,刘兆佳的评论间接说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五年多来,社会上不信服由基本法所订定的政治游戏规则大有人在。所以,每当类似第二十三条影响人权自由的问题一旦出现,就成为星星之火。据此可以预料,未来几年当行政长官及立法会议员的产生办法成为社会议题时,也势将带来震荡。

在政经因素的打击下,各种数据都显示港人带着无望的心情进入零三年。尤幸的是,在零二年结束前,本地经济呈现了一丝丝曙光,譬如本地出口在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市场的带动下有所改善;年内观光业蓬勃发展,预计全年访港旅客可突破一千五百万人次。

香港券商及各大银行也预期零三年香港经济可从谷底缓步回升,虽然各项预测增长率都不超过百分之三,但总算稳定下来。

到了近期,特区政府更积极加快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及交通运输结合,希望巩固香港作为这个区域的窗口地位,取得经济上的优势。而外界也普遍肯定政府的做法,预期有利香港经济长远发展。

综合而言,香港舆论普遍认为,香港要度过难关,挽回市民对前景的信心,重要的症结还是振兴经济。否则的话,一切无望。(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体坛持续震荡 象棋特级大师王天一被查
作高智晟壁画偿夙愿 逃美教师找到人生新起点
【菁英论坛】水库之殇 中国人头顶“核弹”?
保护黑恶势力 陕西纪委书记和公安副厅长遭举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