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专栏】吴惠林:拜金年代远飏,有影呒?那也安呢?

吴惠林 (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4日讯】岁末年初之际,美国《新闻周刊》报导,美国文化出现新趋势,美国人似乎已扬弃1990年代的拜金主义。证据之一是经济学家不再当红,而由神学家和教会会长取而代之。属于2000年到2010年这个世代的美国人昭告世人,他们在道德上领先1990年代那群骄奢放纵,而且又自我的一群。

挥别1990年代拜金潮

1990年代被美国人冠上“第二次繁荣期”(第一次是南北战争结束后的经济繁荣期),这也就是所谓的“新经济年代”。在那段期间,人们对“达康”(.com)的幻影大肆庆祝,人手一支大哥大、股市长红、流行开宾士车、谈的是柯林顿前总统的性事和英国已故黛安娜王妃的多愁善感。在该年代,企业领袖享有空前的尊荣,一般人眼中的资本主义也几无对手。具体的表征是微软老板比尔.盖兹一再登上商业类杂志封面,他本人也欣然接受“全球圣哲”的封号,在著书立言时还用“拥抱未来”的重量级书名。那个时代商业主义席卷一切,青少年穿戴名牌,只要广告打得够“意识型态”,财源也就滚滚而来。

即便这样的形容或许过分,但目前全美百分之五十的婴儿潮世代却表示,他们考虑把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生命步调放慢,近半受访者宁愿觉得无聊乏味,不愿忙碌紧张。这种主张在一年前的同样民调中,仅四分之一受访者认同。

《新闻周刊》的言论应该有颇高的代表性。趋势果真如此演变,原因何在?“物极必反”的俗话差可形容,当物质享受达到空前,精神的空虚也相对到了极致。不过,总该有一些具体事例作为触媒或当头棒,我们可以举出“达康”公司的崩溃瓦解或眩人近十年的新经济之崩解,全球不景气随即到来当代表。不过,美国纽约双子星世贸大楼的一时之间灰飞烟灭,在其中的诸多生灵转眼天人永隔,这个叫世人惊恐莫名的911惊悚事件,恐怕才是关键的临门一脚。

回归传统价值此其时

这个事件让人对物质享受的朝不保夕有着真实的体认,让人重新回头思考传统价值,如家庭、社区、正派、均衡,真实和安全等等。事件的发生也给“人定胜天”当头棒喝,血淋淋地真确体认到人的渺小;同时,达康时代引以为傲的高科技,除了瞬息万变带来的不稳定高风险外,科技的负面影响,甚至其对“人性”的向下沈沦至少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更引起深沈的反省。当人愈见物化、机械化,导致人的伦理道德急速毁损,而愈高明愈方便的高科技产物,也愈容易成为戕害众多人命的“方便工具”。911恐怖攻击已够清楚印证了一切。于是,唯物论降格,强调经济成长的经济学家地位下落,神学家的重要性提高。

虽然美国人如汤姆克鲁斯这位影坛当红大帅哥般,在911事件发生当时表现出对亲情的珍惜,似随事件的远离而褪色者有许多,但至少已曾反省自己不再像1990年代那样为钱疯狂,而想换一种显示其了解生命重心的方式过活,他们似觉悟了金钱乏味。美国人至少曾深刻反省过,其他地区的地球人呢?浸在物欲横流染缸里的台湾住民们,又如何?

(原载台湾大纪元周报第44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拜金主义弥漫大陆 知名大学经商为先 (1/14/2002)    
  • 新闻周刊:现在美国人觉得金钱乏味 (1/1/2002)    
  • 新闻周刊:美国文化出现新趋势 (1/1/2002)    
  • 贝利批评现在巴西球员的拜金主义 (12/23/2001)    
  • 开放风吹校园 大学生嫖妓 大搞“合资” (12/9/2001)    
  • 京东山人 :演艺圈的“垃圾化”运动 (9/1/2001)    
  • 崇拜金庸同情章子怡–与琼瑶谈“情深深” (6/18/2001)    
  • 【纪元特稿】顺口溜与标语口号批判之一 (4/3/2001)    
  • 英报: 21世纪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1/5/2001)
  • 相关新闻
    英报: 21世纪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崇拜金庸同情章子怡--与琼瑶谈“情深深”
    拜金主义弥漫大陆 知名大学经商为先
    章天亮:慈悲与惩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