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二千多年前山青水秀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15日讯】(中新社兰州五月十三日电)古丝绸之路咽喉重镇——敦煌,在二千一百年前,局部地区有充足的水源和丰富的绿色植被。此间考古专家对敦煌悬泉汉简分析研究后于日前提出这一结论。

  敦煌以其艺术宝库、两关遗存享誉中外,雅丹地貌、名山神泉久负盛名,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人士前往参观、旅游,但其现代自然景观给人们的印象是“大漠风光”。

  而从悬泉汉简上看,敦煌汉代时期自然生态比现在要好许多。甘肃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何双全今天向本社记者介绍说,他们在对目前发现汉简数量最大的遗址——汉代悬泉遗址进行全面清理发掘的过程中,出土汉简三万五千余枚,简牍以木质为主,竹质很少。木材初步鉴定有油松、红松、胡杨、红柳等,材质的使用与文书的性质、内容、级别有密切关系,油松、红松质细不易变形,多用于级别较高的官府文书、诏书、律令、重要簿籍的书写;胡杨、红柳质粗易变形,多用于一般文件的抄写。

  据汉简记载,这些木材中松木均来源于外地,胡杨、红柳则产于当地。何双全认为,如此之大的使用量,说明当地大量存在胡杨和红柳。

  其次,从“悬泉”这个地名来看,也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水源丰富,有泉水冒出来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小河流,所以称“悬泉”。  

  此外,邮驿性质的悬泉置有大量马匹,汉简记载“每天都有人员出外割草、运水”,也可以证明当地水源充足、水草茂盛。由此可见,当时的敦煌郡(今敦煌市至安西县)境内应是绿色满目,一派秀美风光。

  敦煌发现两千年前人类食用农作物

  (新华网兰州5月14日电)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的研究近日又有新发现,经专家考证认定,从这里出土的多种农作物种子与遗核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的食物。专家称,这些农作物种子保存情况非常完好,经培育很有可能再次生长发育。

  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与安西县之间的交界处,为两地的交通要道,附近有汉、晋、清三个时代的烽燧遗址。1987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该遗址,1990年10月至1992年1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对其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发掘,弄清了遗址的性质与作用,并获得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简牍、信笺、动植物遗骸等。不久前专家考证认定,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国的“邮局”,担负着传递邮件、传达命令、接待宾客等服务、行政任务。除政府官员外,这里还住有军、民两大系人员。近日,在对遗址整体和有关文物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双全为首的课题组对这里发掘出的多种农作物有了具体认识,专家指出,这些农作物不是现代的普通农作物,而是产于两千年前供当时人们食用的粮食、蔬菜和水果。

  据何双全介绍,此次发掘出的农作物多属于西汉时期,其中粮食有大麦、小麦、粟、糜、豆等,蔬菜籽有苜蓿籽、韭菜籽和大蒜等,水果核则有核桃、胡桃和杏核。考古工作者在和这些农作物一同出土的汉简上发现,这些农作物确为当时人们所生产,而且这些农作物的名称与现在的叫法基本一致。除此之外,汉简上还记录了官府对这些农作物的管理和食用情况。

  何双全告诉记者,由于敦煌地区的自然环境历来都十分干燥,因此,此次出土的多种农作物保存情况之完好可谓惊人,大部分粮食种子在失去水分后形态仍然十分完好。它们不但为植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物证,还很有可能通过特殊技术重新发育生长,使现代人了解两千年来多种农作物的演变和发展。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敦煌莫高窟新发现二百四十三个洞窟
唐服——雍容华贵的美
考古又有新发现:中国最早的邮局在敦煌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证实为汉代邮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