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中共银行业腐败丑闻层出不穷

人气 2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23日讯】华尔街日报报道﹐近几个月来﹐接二连三的腐败丑闻令中国银行业饱受困扰﹐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现象所折射出的问题是中共管理方式面临挑战﹐以及整个社会商业伦理的失落。

报道说﹐穆迪投资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副总裁及高级信贷官严伟表示﹐尽管中共正努力对国有银行体系实施有限的市场化改革﹐但借照该国政治体制形成的独裁式管理却使得中国银行业成为腐败孳生的温床。

报道说﹐严伟表示﹐过去﹐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制衡--而权力膨胀必将导致腐化。腐败现象往往在部门间缺乏有效制衡﹑以意识形态的幌子掩盖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孳生。

报道说﹐从今年1月﹐中美联合调查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致使中行最终被处以200万美元罚款的事件以来﹐中国银行业频频曝出的腐败丑闻搅乱了原有的平静。此后﹐中国银行系统接二连三地传出欺诈及经营不善的消息。最近一起发生在上周﹐原中国银行某分行行长因违规提供贷款担保﹐致使该行损失530万美元。

报道说﹐惠誉国际(Fitch IBCA Inc., X.FTH)驻香港银行业分析师刘曙明(Arthur Lau)表示﹐银行业内孳生腐败可以理解﹔他向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解释道﹐问题的根源是﹐在现代化的银行体系内﹐实行的却是待遇低下的公务员雇佣制度。

报道说﹐刘曙明提醒道﹐所有这些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实际上都是公务员﹐他们的薪酬结构与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并无太大差别。所以很难指望他们能够抵御住诱惑﹐尤其是他们每天都要经手数百万美元。

报道说﹐非政府教育基金会澳门经济伦理协会(Macau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thics)主席罗世范(Stephan Rothlin)表示﹐腐败丑闻迭出说明﹐全世界都认可的商业伦理观念在中国却几乎无处可寻。

报道说﹐罗世范同时还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和苏黎世大学担任商业伦理学教授﹔他认为﹐“对我而言﹐这是(中国)整个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陷入腐化﹑背离商业伦理的一个迹象…这就像是一种疾病。”

报道说﹐罗世范表示﹐封建主义残余使得符合国际标准的商业伦理极难获得认可和接受。他认为﹐“社会结构基本上是封建式的…其主要特征是人们在出人头地之前卑躬屈膝﹐一旦出人头地了则为所欲为。会计工作与责任制度之间应存在关联性﹐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在中国实际上却不存在﹐其根源就是封建文化。”

报道说﹐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的严伟同样意识到﹐商业伦理失落是导致困难重重的中国银行业违规事件不断增多的原因之一。他认为﹐在一个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体系中﹐管理层决策优先考虑的是政治利益﹔伦理﹐和其他国际性公司治理因素一样﹐与这样一种体系是格格不入的。

报道说﹐严伟表示﹐当商业问题与政治问题掺杂在一起时﹐商业伦理往往会被忽略…随后的决策过程则是一个遵循现状的形式化过程。他认为﹐“原则上﹐人人都负有责任﹔但实际上﹐根本没人负责。员工们都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但结果却往往屈服于现行体制。”

报道说﹐惠誉国际的刘曙明表示﹐尽管打击银行内部欺诈行为将面临制度上的障碍﹐但近来数宗丑闻的大胆曝光则说明﹐中国领导层将对此类问题严厉打击。他表示﹐这说明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管理层勇于承认﹑讨论并解决这一问题。

报道说﹐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的严伟对此表示同意。他认为﹐近期腐败丑闻频频发生证明中国的会计及监管制度已有所改善﹔新一代受过高等教育﹑专业精通的管理层人士为提高(银行)偿付能力及透明度﹐着力改进会计及监管制度。

报道说﹐但严伟同时发出警告﹐中国银行业因技术上突飞猛进而大力开展电子银行等业务﹐从而掩盖了其停滞不前﹑受意识形态束缚且抗拒变革的企业文化。严伟表示﹐“中国在必备硬件方面做得很好﹐但却往往忽视软件配备或市场导向型文化的培养。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报道说﹐然而﹐非政府教育基金会中国经济伦理协会(Business Ethics in China)项目联络主管布伦特.A.约翰逊(Brent A. Johnson)却持有不同观点。他怀疑﹐近期银行违规事件曝光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中国领导层的决心﹔中国领导层在依法处置银行及银行管理人员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伦理及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他们是否真正决心清除这些障碍令约翰逊感到怀疑。

报道说﹐约翰逊表示﹐“我认为﹐我们看到的无非是一些表面文章﹐并没有任何政策上的改变。”他表示﹐“这些事件的处理和宣布方式都是小心翼翼的﹐这并不说明银行正转危为安。这样做的风险太大﹐因为银行实际已无力偿付债务﹐所以如果消息不慎传出﹐那么整个体系都将陷入严重危机。”(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花旗,摩根两大银行被指涉入安龙丑闻
Sun麦克尼利预言能再度成为现实吗
美国通过新的公司监管法 打击违规行为
仙股丑闻港府仍互推黑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