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严冬禁煤电取暖 谁抢了百姓的电?

人气 18230

【大纪元2021年01月06日讯】2020年末到2021年初,大陆迎来了近4年来首个橙色预警寒潮,百姓用煤用电需求随之增加。寒潮下,“雪中送炭”的场景再次出现,只是这炭是百姓被强迫“送”给政府的,说白了,就是被中共抢去了。

大陆媒体报导,从2020年12月上旬以来,山西省临汾市多个地区就开始大规模实施对散煤、燃煤炉灶和柴禾的“三清零”运动,理由是治理空气污染。其中,襄汾县更出现了官员暴力执法的现象,百姓烧煤用的炉子都给拆了,家里储存的煤也给拉走没收了。

而当下,中国华北地区的山西、河北等地气温都降到了摄氏零下10度以下,临汾当地的气温目前降到零下15度。这么冷的天气,一句治理空气污染,就强制不让人取暖烧煤了,这是个什么政府?

有大陆媒体人对海外媒体表示,这次禁煤运动的手法类似日军侵华时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和抢光”。

根据官方统计,仅仅是襄汾县,这几天就出动了3万人次,拆除燃煤设施五千多个,清缴散煤1,560吨、蜂窝煤7.3万多块、柴禾700多吨。此外,尧都区、洪洞县、蒲县等地也都实施了大规模的禁煤运动,并要求完成“三清零”目标。

大家都知道,山西是中国的产煤大省,就是这样的产煤省,民众冬天却没有可以用来取暖的煤,被执行了“三清零”后的数十万村民在寒冬里冻得瑟瑟发抖。

而另一座百年煤城河南省焦作市,这里的冬天一样寒冷。有网友爆料说,焦作市修武县一个村子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一直在街上骑着三轮车转,为什么呢?因为家里太冷了,又不让烧煤球,只好一圈又一圈地骑着三轮车,为的是让身体暖和点。

那政府收了取暖费应该给供暖吧,也不是,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的百姓说,交过了取暖费,但到现在也没给供暖,今年的冬天又是雨雪交加寒冷至极,现在家里实在是太冷了。

这些地方都是北方城市,而南方,一些百姓们的冬天一样难过。2020年末的时候,湖南、浙江已经出现了停电限电的情况,人们也没法用电暖气或空调及时取暖。当时,浙能电力在公告中说是为了“节能减排”所以停电,这个理由听上去和山西的“治理空气污染”如出一辙。

一边是百姓们说冻得不行,另一边,中共党媒的报导中却是截然相反的声音,12月中旬,大陆各媒体都转发了发改委的新闻稿,称“今冬明春煤炭供应有保障”。同时,1月1日中共七大煤炭企业还共同表示说,要“发挥大型煤炭企业在保障社会民生”方面的重大作用,确保全国煤炭供应保障。只是在百姓们喊冷的声音中,这种承诺变得非常讽刺。

中国的煤炭和煤电行业,都是被中共国资委列为“产能过剩”的行业,但在关键时刻却都没有保障基本的民生,相反的,政府反过来还要以各种名义从百姓手里苛扣“煤”和“电”。那么,这些苛扣来的“煤”和“电”都优先给了谁呢?

国资委:“新基建”“数字经济”产业用电量抢眼

今年夏天,中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管会发表了文章《12个省级电网负荷30次创历史新高,发出什么信号?》,文章开篇就表示,江苏省电网最高负荷5次破亿,浙江省电网负荷6次刷新历史纪录,鲁、皖、鄂等12个省级电网负荷30次创新高……

文章说,用电量的增加,反应了中国经济的复苏,而跟新基建密切相关的“数字经济”、“智能化经济”用电引人瞩目,并特别指出了湖南、浙江两个省。

对于湖南省,国资委点名表扬了两位用电大户——蓝思科技和山河智能,这两家都是智能制造的企业代表,在7月份时,这两家企业日均电量迅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53%和72%,极大的拉动了工业用电的增加。

对于浙江杭州,文章中说,数字经济增长对用电量的推动更为明显。在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企业带动下,数字产业逆势上扬,2020年上半年用电19.79亿千瓦,同比增长5.5%,比全社会用电量高出13.6个百分点。杭州运营的数据中心目前有五十多个,同时还有一批超大型数据中心工程正在开工建设之中。

这篇文章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新基建”和“数字经济”产业成为了拉动用电增长的新动能。

大家可能注意到,中共国资委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两个用电大省,一个湖南,一个浙江,这两个地方今年冬天都非常“缺电”,上个月已经率先拉闸限电了,而且国网湖南电力,在半个月前已经率先表示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中共国资委发出的这篇文章,可能本来是想炫耀一下中共经济的“强势复苏”,可是无意中却透露了两个耗能大户,“新基建”和“数字经济”相关产业。

中共的“新基建”和“数字经济”

那么什么是“新基建”呢?

早在2018年,中共就在经济会议中,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2020年4月,中共发改委首次对“新基建”给出了官方定义,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具体包括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

根据陆媒的披露,自从2020年4月下旬以来,已有二十多个省份推出总额数万亿元的“新基建”计划。

而“数字经济”又称为“网络经济”,也就是将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

在这些拗口和花哨的词汇中,互联网、大数据、数字、人工智能等这些词被反复提到,这表面上看着是“科技”在发展,实质上却恰恰是说明了“监控”在盛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技术,可以被中共轻而易举地用来加强对百姓的信息控制。

我们以华为云官网上展示的一款应用来举例说明,华为的“园区智能体”产品,可以针对商业、住宅、城市治理等提供“管理”,提供的服务包括入侵检测、遗留物检测、人脸身份验证、徘徊检测、车辆车牌识别等等智能分析技术,还可以通过智能算法、深度学习等领先技术,保证人脸、车辆、事件、行为的高精度感知和处理。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大数据和各种复杂的算法,精准监控人们的日常活动。

财信传媒集团董事长谢金河曾指出,在中国,不论走到哪里,绝对走不出中共机器智慧大数据的天罗地网。

谢金河说:“中共正在大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但是在中国,透过付款记录,你买了什么,中共都可一目了然。你去过哪里、跟谁在一起、通了什么电话、说了什么话、看过什么新闻、发了什么讯息,所有的一切都被监控。”

而这些“监控”服务,就是由中共的“新基建”以及“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为主提供的。

试想,针对中国14亿人口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说什么、看什么、做什么都进行严密追踪,对人的行为、经济活动、日常消费、文化娱乐等等都要进行分析;那么这些“新基建”“数字经济”相关企业需要维持着多大的数据量,而这些数据量又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快速增长。于是,中国的“数据中心”近年来越建越多。

根据中共党媒人民网披露,截止2019年中共已经建立了大约7.4万个数据中心,占全球数据中心之比超过五分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国际上的企业和机构也把数据中心落户在中国,比如苹果公司。

2018年2月28日起,苹果将中国云端iCloud账户的密钥存储在大陆的贵州,在此之前,中国云端账户的密钥存储在美国,苹果公司和中共国有企业贵州云上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了一个中国用户数据中心。

贵州是中共国家大数据中心的南方基地,2015年,第一个国家级数据中心落地贵州。之后,二百多个大数据信息产业项目陆陆续续落户贵州,比如,富士康、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等。

苹果的这一举动意味着中共当局将不再需要通过美国法院寻求有关云端用户的信息,而是可以利用自己的法律体系,要求苹果交出用户的云端数据,这也引发外界对中共侵犯人权的担忧。

除了苹果之外,联合国也将一个“数据中心”落户在中国。

2020年12月7日,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中国区域中心在杭州成立。在此之前的9月,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第75届年度开幕中表示“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心作用”,并宣布“中国将建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该计划被纳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建立一个处理联合国成员国数据的研究中心,和一个利用卫星监视技术彰显中共实力的地理空间中心。

这项计划在2019年开始,同年6月,中共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在上海签署了一份《联合国—国家统计局大数据研究所》谅解备忘录。对于这个大数据研究所,不少人质疑这是中共藉联合国的招牌为自己设立的“全球情报网”。

那么中共的这些数据中心,以及中共帮国际机构或公司设立的“数据中心”会有多耗电呢?

“数据中心”:不冒烟的耗能巨头

一提起数据中心,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一排排机箱,这看上去好像比起冒烟的钢铁厂来讲,应该不怎么耗电。但其实不然,这24小时昼夜不停运转的一个个服务器需要的不仅仅是不间断的电源,还需要照明、散热等设备来辅助,比如空调、冷水机等等,而这些设备都非常地消耗能源。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永真曾指出,数据中心的耗电水平是常规办公大楼的数十倍以上。

早在2016年的时候,这个不冒烟的耗能巨头的用电量就超过了三峡大坝发电量,到了2017年,耗电量更是超过了三峡大坝、葛洲坝水电站当年的发电量总和,2018年,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又增加到一千六百多亿千瓦时,比整个上海市全社会用电量还多。

这些快速增长的高耗能的“数据中心”会带来大量的电力需求。今年7月份,陆媒新浪网曾发表文章表示,新基建将引发全国用电量暴涨近2成。

而这种用电量的暴涨趋势,在2020年的时候已经初露端倪,根据万得(Wind)数据,2020年前十个月,当北京的用电量同比下降了3.86%时,而国家大数据中心的北方所在地——内蒙古的用电量同比增长了6.25%,南方基地贵州增加了2.23%。

而这次进入电力“战时状态”的湖南省,在2020年年初时,省政府已经公布了86个省级大数据和区块链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要求大力发展“大数据”。而拉闸限电的浙江省内的数据中心更是不胜枚举,我们就不再多提了。

了解这些信息后,中共把电力负荷的增加描述为经济的复苏,就有些避重就轻了,事实上,更可能的原因是大数据中心的高速运转,以及运转背后的24小时不断电“监控”。

当然,为了实时监控百姓,为了党国的稳定,中共是不会让这些耗能的巨头停工的。那么,在寒冬之下,正是百姓需要用煤、电来取暖的时候,这些高耗能的“数据中心”是不是在和百姓抢煤抢电抢能源呢?而对于中共来说,显然,保障大数据中心的运行,比保障民生需求更迫切和重要。

策划:许巧茹、宇文铭
主播:尉然
撰文:蒋天明、财商经济研究所
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连书华 #

相关新闻
【财商天下】2021趋吉避凶 解析财富与平安
【财商天下】铁矿石点死穴 钢铁藏中共兴衰秘密
【财商天下】三大电信在美摘牌 故事追溯江时代
【财商天下】中美欧“新三国演义” ?中欧协定各怀心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