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巧手翻转鳗苗架 桃园捕鳗体验新商机

桃园市黄治峯秘书长与会贵宾骑乘自行车沿途欣赏得奖作品。(桃园环保局提供)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1年10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陈建霖台湾桃园报导)桃园市黄治峯秘书长31日在许厝港湿地颁奖表扬于捕鳗渔业设施创意设计大赛获得金、银、铜质奖及佳作等6位得奖人,并与所有与会贵宾骑乘自行车沿途欣赏得奖作品,听取每位得奖人的艺术创作理念,大赞鳗苗设施经由艺术家的巧手回春,蜕变为亮眼的人文地景,成为许厝港湿地的新地标,欢迎所有游客前往一睹风采,感受捕鳗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治峯指出,每年11月至隔年2月,大园当地的捕鳗人会摸黑涉水,顺应潮流的涨退,捕捉一尾尾细小且具高经济价值的鳗鱼苗,而随着时代变迁,许厝港捕鳗苗文化逐渐流失,造成许多鳗苗架长年闲置荒废,导致环境脏乱,渐渐与海岸景观产生违和感,因此要求拆除的声浪始终不断,惟为顾及渔民生计,以及保存许厝港捕鱼文化,市府采用有效管理取代严格取缔,自109年1月开始展开鳗苗架的全面普查,从老街溪至埔心溪口清查出48座捕鳗设施,完成登记列管,要求设施所有人落实自主管理,而无主设施便立即拆除,逐渐恢复成干净的海岸样貌。

欢迎所有游客前往一睹风采,感受捕鳗文化的独特魅力。(桃园环保局提供)

黄治峯强调,今(110)年特别举办许厝港捕鳗渔业设施创意设计大赛广邀全国设计团队参与地景艺术创作,藉由耆老介绍当地的捕鳗文化,导入新兴创作理念,将鳗苗架大变身,成为许厝港最具代表性的新地标。未来,将导入结合生态旅游的捕鳗苗体验活动,使捕鳗人在非作业期间增加业外收入,传承许厝港重要的捕鱼文化,“一架两用”让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促进地方创生共创三赢。

藉由耆老介绍当地的捕鳗文化,导入新兴创作理念,将鳗苗架大变身,成为许厝港最具代表性的新地标。(桃园环保局提供)

海管处表示,本次活动总奖金为新台币35万元,最高奖金为新台币10万元,经过第1阶段15组激烈的竞图比赛,筛选出6组进行第2阶段创作,最后决选由“丰收”获得金质奖的殊荣。创作团队由3位女性艺术家组建而成,作品呼应在地意义和精神,采集海废浮球、渔网、漂流木、瓶 盖和蚵壳等为创作素材。经过重新上色和分类整理后,以浮球为主体,错落垂吊于横梯下方,透过缤纷色彩象征一尾尾带来希望和温饱的鳗鱼苗, 传递丰收和再生的意象。

“丰收”创作团队表示,她们远从南投来到桃园,第一次接触捕鳗渔业文化及参加地景艺术创作,为导入在地元素和精神,多次和当地耆老访谈,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意涵,才精心刻画出这次作品。棚架上缤纷的色彩与造型,运用布旗的形态转化至一旁残留的铁架上,当风吹起,便鼓胀了布旗,如同捕鳗人在强风的夜里拼搏, 展现强韧坚毅的一面。◇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