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WWF发布南大屿流域分析

生境未获得适当保护面临威胁 促政府全面保育

人气 9

【大纪元2021年09月29日讯】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28日发布香港首个关于南大屿山流域的全面分析,揭示南大屿山流域的珍贵生境并未获得适当保护。当中以贝澳的情况尤为严重,该流域的郊野公园范围外有约37%未被发展的保育用途地带,面临因生态破坏和不适当发展造成生境损失的风险。WWF敦促香港政府修订不合时宜的法例,并采取全面保育政策,保护南大屿山。

政府在2017年公布的《可持续大屿蓝图》已列明“北发展、南保育”的总则,推动南大屿保育。为了优先保育沿岸流域生境,WWF进行名为《流域研究——保育香港南大屿山自然财富》的综合研究,审视南大屿由十塱向西延伸至贝澳、长沙、塘福及水口的流域内的重要生境,包括次生林、淡水沼泽、沿海泥滩、红树林和沙坪等的类型及分布、其法定保护状态和发展威胁,利用“山海一脉”的方针识别出需要优先保育的生境,策略性保护关键生境,以保持生态连通性、保障流域健康及保全海岸线。

研究结果显示,南大屿山沿岸流域基本上维持完好,仅4%研究范围被开发。沿岸流域的上游和中游部分主要受郊野公园保护,仅海岸低地的关键生境的保护状况则更令人担忧。由于法例不合时宜,即使不适当的发展项目位于保育用途地带内,规划署仍然无权执法。研究区域内估计有6% 的沼泽地于过去10年被填平,生态被破坏,当松散的泥土被冲入溪流,亦会影响南大屿山溪流和近岸水域的水生生物。

WWF表示,“绿化地带”和“海岸保护区”内未被发展的私人土地属于风险地区,有机会因不适当发展导致生境丧失,现时又缺乏有效法定保护。他们尤其关注贝澳、水口、塘福和十塱附近区域,这些地区拥有重要湿地生境,包括淡水沼泽和红树林。风险区域亦包括靠近现有的车辆通道的低地,这些区域容易被填平并改建成不适宜的土地用途。

WWF高级政策保育主任陈颂鸣表示,整个南大屿山海岸的淡水沼泽地和湿地,就算被划为“海岸保护区”或“绿化地带”,仍多年以来不断受倾倒泥头及建筑废料所影响,野生物种的重要生境,如次生林和淡水沼泽等已被破坏,并被改变成摆放货柜、停车场或露营车车场等用途。他举例,早前贝澳的海岸保护区范围内的填土案,该地点的湿地被填平及兴建了一道砖墙,“造成不可逆转的湿地丧失”。

WWF 提倡“山海一脉”的保育方案,政府提出7项建议,保持生态连通性,堵截不适当的发展和生态破坏行为,包括修订相关法案保护南大屿山郊野公园以外的重要生境,并采取有效的执法行动,以保持生态连通性;规定在郊野公园的私人土地上进行树木移除和土地平整工程,必须事先获得批准等等。◇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城规会公布清水湾计划大纲
抢救大潭藻礁行动联盟要求中油三接撤案
蓝营提藻礁等3提案 台立院表决均不通过
藻礁走上公投 潘忠政:情非得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