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接种疫苗产生副作用 韩国民团专家发声

人气 231

【大纪元2021年09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润静、安景采访报导)“7月23日第一次接种疫苗后,我出现肌肉疼痛和发烧,8月13日第二次接种后的第二天,感到胸口像被挤压似的疼痛,呼吸变得不稳定,被送到急诊室。吃了3片泰诺后退烧了,但又在隔离室等了24个小时,做了心电图、CT扫描和血液检查,最后医生说没什么问题,就出院了……然而,第二天我呼吸又变得困难,还出现了手脚麻木的症状。除此之外,还夹杂着恶心和头晕,都没法好好吃饭。”

多名学生接种后出现异常 家长团体吁停止接种

韩国忠南某高中的一名高三学生在接受韩文大纪元采访时作上述表示,他最近根据教育部的政策接种了两剂中共病毒(新冠)疫苗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我的朋友也都有类似症状,但我是最严重的”,“我觉得很委屈。让所有正在学习的学生接种疫苗是不合理的。”

据了解,民间团体“学生家长人权保护联盟”7月19日向清州地方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中断7月19日至8月中旬为高中生接种疫苗的计划。

该联盟会长申敏香(音)8月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我看到一个接种疫苗后心脏出现问题的孩子叔叔在社区网站发表文章说,‘(孩子)需要心脏移植’,我打电话给韩国疾病管理厅,但无法接通……好不容易才从教育部的一位负责人口中得知接种疫苗后出现重症的学生人数为54人。”

负责该起行政诉讼的律师金宇京(音)表示,(疾病管理厅)没有向学生和家长提供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就要求签署接种同意书,且未能详细介绍疫苗副作用的严重性。此外,他表示,学生接种当天填写的预诊表中,也没有对疫苗的危害或副作用做出说明。而且严重歪曲、漏报国内外心脏专家警告疫苗诱发心肌炎和心包炎的致命性风险。

8月9日,一位儿子上高三的母亲在青瓦台国家请愿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冠病毒疫苗副作用”的文章。请愿人表示,“(儿子)按照政府的政策接种了疫苗,但9天后医生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加。”“到庆北大医院再次进行检查,被确诊为急性骨髓炎白血病。”

她申诉道,“我儿子平时身体健康,直到三个月前,血液检查都没有异常……这应该由谁负责?”

前大韩免疫学会会长:疫苗产生的抗体无法阻止感染

医疗界的专业人员也曾提出为高三学生接种疫苗的危险性,并敦促民众提高警惕。

由医生、牙科医生、韩医师和护士等140人组成的“确保新冠疫苗安全的医疗联盟”于7月1日成立,该团体致力于将功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验证的疫苗存在的问题告知大众,避免遭受损失。

联盟发表声明称,“有研究表明,对于儿童和青少年,COVID-19的致命率低于流感,而接种疫苗比染疫更危险”,“在确保安全性之前,应保留或取消接种疫苗”。

该团体此前也曾以“请重新讨论高三学生接种新冠疫苗”为主题发表声明称,“辉瑞和莫德纳疫苗是供成人使用而开发的,对于免疫力与成人不同的青少年来说,尚未公开接种所需的适当剂量……疫苗对于高三学生年龄段的临床试验结果几乎为零,为什么要将临床试验不充分、接种剂量也不确定的疫苗让学生接种?”

担任该团体顾问的首尔大学医学系名誉教授、前大韩免疫学会会长李往载(音)8月19日上午接受韩文大纪元采访时表示,他不否认疫苗本身的作用,但是“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注射疫苗,产生抗体,也无法阻止感染”,对于为高三学生接种疫苗,李往载严肃地表示,“这是因无知而导致的杀人行为”,“必须阻止”。

李往载从医学角度作出解释称,“当病毒在血液中诱发疾病时,疫苗是有效的,因为产生的抗体会随着血液流动,帮助抑制病毒”,“但是新冠病毒会随着空气附着在上呼吸道(鼻腔粘膜、咽喉粘膜)导致感染,抗体必须在病毒附着在粘膜之前起到作用,才能预防感染。可是血液中的抗体无法接触到病毒,怎么能阻止感染呢?”

他还指出,从全世界的数据来看,很少有20岁以下因染疫而死的患者,“人越年轻,粘膜细胞防御病毒的能力就越强,因此99.4%的确诊者在粘膜细胞这一步就可得到保护。”◇

责任编辑:李玲

相关新闻
赠台湾疫苗 日驻台代表:芳邻互助 理所当然
第八轮疫苗本周五开放预约AZ疫苗
BNT疫苗校园接种9/23自由施打
接种疫苗致死 蓝吁订SOP 绿盼审议救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