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融资右手套现 云南首富兄弟被监视居住

曾用注销的美国公司在中国收购股权

人气 357

【大纪元2022年11月29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李思齐、王佳宜采访报导)云南首富、美籍华人李晓明和持美国绿卡的弟弟李晓华目前在中国被警察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二人发家史备受关注,其中涉违规操作,或还有利益输送。近年来李氏兄弟家族套现过百亿,时政评论员认为或许是跑路的前兆。

2022年胡润百富榜中,李晓明家族以440亿资产排名105,李晓华家族以325亿资产排名第155;在云南企业家中,李晓明家族排名第一,李晓华家族第二。《证券时报》爆料称已累计套现过百亿。李氏兄弟两家六口人中,除李晓华为中国国籍持美国绿卡外,其余5人均为美国国籍。

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恩捷股份)11月23日发布公告,公告日期为21日。公告称:恩捷股份于20日接到董事长Paul Xiaoming Lee(李晓明)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晓华的家属的通知,两人因“相关事项”被警察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相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调查。

虽然该公告表示有相应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公司生产经营不受影响,但恩捷股份(002812.SZ)的股票随之遭抛售,盘中数度跌停。

恩捷股份是全球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隔膜龙头企业,与宁德时代、松下、比亚迪等数十家知名企业有长期的业务合作。恩捷股份的前身为云南创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在中国A股上市,业务有“新能源”和“包装”两大体系。

云南李氏兄弟如今被监视居住,他们当初谜一般快速致富的故事又被中国各路媒体翻出来分析点评。

用注销的美国公司在中国购股权

中国网媒“赶碳号”在工商系统查询了李晓明公开履历中提及的工作单位。“赶碳号”没有查询到李晓明于1989年离开的昆明塑料研究所,只有一家名字相近的“昆明塑料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但该研究所成立于1992年,并已于2017年注销。

1989年,31岁的李晓明得到了去美国麻省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读研的机会。没多久,比李晓明小4岁的李晓华也到了麻省大学,同样是学习高分子材料专业。

恩捷股份的公开资料显示,李晓明于1992年至1995年期间,在美国的Inteplast Corporation担任技术部经理,李晓华于1993年至1996年期间,在美国的World-Pak Corporation工作——后者是前者的子公司,都属于台塑集团,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集团之一。

1993年1月,李氏兄弟在美国加州成立了兰特公司(Lanser-Tech Corporation)。1995年和1996年,李晓明和李晓华先后以外商身份回到中国。

李氏兄弟回国后,首先和云南国企玉溪市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玉溪新产业)于1996年3月成立云南红塔塑胶,主营卷烟外包装,兰特公司持股25%,玉溪新产业持股75%。

红塔塑胶为李氏兄弟后续的商业版图扩张积累了资金。2006年4月,李晓明成立了云南玉溪创新彩印有限公司;2011年4月8日,该公司整体变更为云南创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创新)。

云南创新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于2015年6月发布了“补充法律意见书(五)”(简称“意见书”),其中对兰特公司的描述有:“美国兰特主要的经营活动是和玉溪新产业于1996年2月6日签署合资协议,并于1996年3月6日设立红塔塑胶。

美国兰特于1997年5月7日提出公司解散申请,并于同日收到有条件解散证明。美国兰特的正式解散日为1997年6月18日。

兰特公司主要的经营活动只是参与了设立红塔塑胶,而红塔塑胶到2000年后才转亏为盈——李氏兄弟仅靠在台塑集团打工的积蓄如何能在1996年12月投资红塔塑胶2,491.67万(约合350万美元)?应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美国加州政府官网提供的公司查询显示,注册号为1851616的兰特公司于1997年5月7日已注销。但2000年9月1日,已注销的兰特公司和玉溪新产业签订《云南红塔塑胶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书》,此后又签署了数个补充协议。

对此,“意见书”指出有两点违规:转让中未按当时有效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履行国有资产评估手续,并且兰特利用红塔塑胶的未分配利润支付股权转让款也是违规。但“意见书”同时表示,国资主管部门和云南省政府都已有相应批示,确认收购过程存在“程序瑕疵”,但不影响收购的效力。

中共官媒曾独家披露“利益输送”

2018年8月,云南创新用50亿(约合7亿美元)收购上海恩捷90.08%股权,开始涉足锂电池隔膜行业;同年10月,公司名字变更为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即恩捷股份。

中共财经官媒“第一财经”曾独家披露,在恩捷股份收购江西省通瑞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前后,袁和庚通过多名中间人与江西通瑞进行了接触和利益输送。袁和庚为原宜春市政府党组成员,今年10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报导称李氏兄弟和袁和庚案有关联。但该报导数日后被删除,不过其它媒体上仍能找到引述或转载。

中共财经官媒“财联社”则报导,坊间猜测李氏兄弟案和烟草系统的官员有关,认为“并非毫无根据”。因为李氏兄弟早年通过烟草包装生意起家,而最近有多位烟草系统的中共官员被查,如曾长期任职于云南烟草系统、并一度担任云南中烟副总经理兼红云红河董事长的姚庆艳。

就在李晓明被监视居住后不久,11月24日云南中烟原董事长夜礼斌主动投案。

左手融资右手套现

恩捷股份近年融资积极,如2020年2月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16亿元(约合2亿美元),同年9月,通过定增又募资了50亿元(约合7亿美元)。恩捷股份的股价也在大幅上涨。

2021年,恩捷股份通过第三次收购获得子公司上海恩捷100%的股权时,股权的预估值为490亿元(约合69亿美元),与2018年第一次收购时的股权估值55亿元(约合8亿美元)相比,增幅近790%。

李氏家族近年数度减持恩捷股份的股权,原因是“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今年6月,恩捷股份已获批定向增募资金128亿元(约合18亿美元),有效期一年。但目前公司高层关键人员被警方监视居住,或导致非公开股票的发行无法如期进行。

时政评论员李燕铭分析认为,中共二十大前后,富豪加速抛售资产,逃离中国。在恩捷公司融资扩张的同时,李晓明家族不断减持、套现近百亿元人民币,实质是进行财富转移,或许是跑路的前兆。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政治全面凌驾经济 台学者:中国或掀大润潮
【财商天下】二十大后幻想破灭 富人开启逃亡计划
20大后富豪台商急抛产 专家吁有钱人赶快跑路
大陆富豪财富大缩水 杨惠妍跌最多马化腾第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