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中美利差12年首倒挂 股市大跌外资跑路

人气 2157

【大纪元2022年04月13日讯】在中共全国大搞封城的时候,我们看到,3月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急速上升,外资减持人民币债券也创下了纪录,4月11日,中美利差还出现了12年来的首度倒挂,中港股市齐跌,资金挡不住的外流。虽然李克强一直急喊政策加力,但实际上却是政策迟迟不见落地,那么,目前的撤资潮还要持续多久?中共能想出什么对策吗?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内容。

中美利差12年来首倒挂 未来两个月或迎撤资高峰

本周开始的4月11日,A股三大指数齐齐大跌。其中,上证指数跌2.61%,深圳成指跌3.67%,创业板指数更是跌幅超过4.2%。同一天,港股也一样大跌,恒指全日跌663点,恒生科指跌了5.2%。

而在上周五,也就是4月8日的时候,中共总理李克强刚刚召开了一个经济专家会议,怎么刚开完会,这周一中港股市却齐刷刷又下跌了呢?

一些分析认为,关键还是目前清零封城的防疫措施,加剧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也让中共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前景更加惨淡,而且,市场期待北京会出台刺激政策,但是,到目前为止,让市场失望的是,中共央行并没有拿出能够提振经济的任何政策。

并且在4月11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12年来还首次出现了倒挂,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升到2.764%,而中国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报2.7525%。

利差倒挂会有什么影响呢?比如,就像11日这个股市下行,有分析认为,利差倒挂,就是其中的一个干扰因素。

东吴期货的观点认为,从历史上看,中美利差的持续收窄,往往会增加A股阶段性调整的压力。

在1月份的节目中,我们曾经谈到过中美利差缩窄的问题,当时的中美利差是缩窄到115个基点,之后,随着美联储开始加息,市场对美联储今年加息缩表的进程也越来越清晰,可以看到,近期,中美十年债利差,出现了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加速收窄趋势。

3月份以来,美国十年债的收益率,是从2%一路加速上行,上个星期,中美利差已经缩窄到了不足20个基点,当时,市场还预计,或许在未来两个月,中美利差会出现倒挂,但没想到,速度远超预期,话音刚落,就已经出现倒挂了。

而随着中美利差缩窄,甚至出现这种倒挂的情况,境内外的投资者就会减持人民币债券,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转投收益更高的美国国债,结果就是导致资本外流。从港交所4月11日的数据可以看到,当天北向资金的净流出量就达到57.6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的数据,3月,就在美债收益率急升之际,境外机构投资者减持中国银行间债券的规模,达到了982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了将近五成,这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二个月减持中国国债,2月份时的减持规模,是518亿元。

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也面临一定压力。

一些观点认为,未来几个月,资金一定还会继续从中国资本市场流出。这不仅是来自利差的获利驱动,同时,还有俄乌战争的影响。因为中共对俄乌战争的态度不明朗,市场担忧中共也有被制裁的风险,所以,资本为了规避风险选择了加速逃离。此外,还有一个促使资金流出的因素,就是中国国内的疫情反复,而极端的封城清零,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的悲观前景。

但是大家知道,在中共治下,并没有真正的市场,虽然可以看到债市和股市公布的数据,但民间的资金流向,可未必能看的清楚,因为还有中共的资金,假扮外资回流进行操作。

4月7日时,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了一个最新报告,其中在分析俄乌战争的影响时,指出未来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居民端的资本外流。(we may see a growing capital outflow by residents in the future.)同样的,我们也已经看到,包括封城的清零措施在内,都会刺激到居民端的资金流向。

出口订单躺平 IIF:出口贡献跌九成

目前,中国的经济真的可谓是雪上加霜了。中国多地的封城、封控,造成的物流受阻,不但让百姓吃饭成了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也一样快吃不上饭了。

从3月开始,不少出口企业都出现了订单腰斩的情况,有人说,这清零清了半天,订单倒是先“清零”了。

一位微博用户在4月2日说,公司3月份的外贸订单少了一半,老客户都不下单了。

大陆媒体《经济观察报》,在7日的报导中提到,一位在深圳一间大型货运代理公司工作的外贸人士说,自己跟进的客户近期反馈说“工厂没有订单”,这些客户的主要出货,都是去往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地的。

广州南沙一家中小型电单车厂的负责人也提到,“3月订单凉一半”。因为疫情防控,这位负责人的电单车厂被一分为二。工厂被划为了防范区,而员工住的地区则是在管控区,没办法,工厂只能被动“躺平”。

这间电单车厂,已经在珠三角地区经营了二十多年,出口主要面向中东、东南亚等地。

这位负责人还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希望上下游各自分担一点,但一跟客户提价,订单就掉下来了,而且,这种情况还不是现在才有的,已经持续半年多了。现在的情况是,“接单要亏”。

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报告预计,今年净出口对中国GDP 的贡献,只有0.2个百分点,远低于去年的1.7个百分点。

所以,相比中共报出的数据,现实更为残酷。

中共商务部的发言人,3月末的时候也承认,部分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面临生产经营受阻、物流运输不畅等问题,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财新4月初公布的数据也显示,3月制造业PMI,按月跌2.3个百分点,降到了48.1,是2020年3月以来最低,表明制造业景气受到疫情影响严重。分项指数显示,3月新订单指数一样是2020年3月以来最低,其中,3月出口订单在收缩区间也进一步下降,是22个月来的新低。

IIF报告指居民端资本将外流

而且,我们看到,中共的清零措施,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环境和民众生活。有人说,2022年4月,大概是全体上海人民几十年来最平等的一个月了,无论是身家上亿的老板,还是月薪几千的工薪族;无论是老上海人,还是新移民,饿肚子的感受都一样。这之前,对中共的封城,或许有不少富裕阶层,或是既得利益者,都是作壁上观的,但身在其中,感同身受的时候,却能想明白很多事。

而随着上海的解封无期,可能一些民众也会再次思考清零这个事,比如中共一直在讲美国死了多少人,但美国却没像中国这样封城,上海是2,500万人,按中共的数据,只有一人重症,无人死亡,那怎么非要封城呢,而且一封还封这么多天?Omicron变种病毒,真有那么严重吗?

另外,上海的封城,也让很多人看清楚了,在中共的清零之下,中国的第一大都市和两年前的武汉没什么两样,也没有因为是大上海,就变得更有效、更人性、更优越。一个封城,就把一个一线城市打出了原形,而背后曝露出的,却是中共体制的无能,还有反科学反人类的极端表现。

今年以来,中共从深圳封到上海,长三角、珠三角的外贸企业,也被封的叫苦连天,甚至是直接“躺平”。现在广州和北京也出现了病例,刚解封的深圳又封控了,按照Omicron的传播力,还有中共的抗疫模式,未来这四座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会不会同时封城呢?

真那样的话,中共也就是“自杀”的节奏了。不过面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李克强也坐不住了。

4月7日,李克强在和经济专家开会时说,“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中国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怎么办呢?李克强说,要“主动作为”、“研究准备新的预案”。

但是,市场可等不及这一轮又一轮的空话,马上,中港股市就一起跌给你看。我们看到,4月11的当天,李克强就跑到了江西,说要根据需要,研究采取更大力度的政策举措。

不过,中共如今已经是黔驴技穷,而且在没完没了的封城下,即使有什么政策,相信效果也都会大打折扣。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沺欣
顾问:李庭千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李松筠
订阅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财商天下】波音陷危机 国产C919机会来了?
【财商天下】二十大临近 上海已成火药桶
【财商天下】卢布结算令 或加速去中国化
【财商天下】少林寺4.52亿买地 大金主竟在庙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