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过渡性房屋分布不均

有组织吁按不适切居所住户地区分布兴建

人气 301

【大纪元2022年04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叶泽宇香港综合报导)葵涌㓥房(房中房)居民大联盟于本月8日至17日访问了103位葵涌区不适切居所住户,其中33%的受访者是“三人家庭”、26.2%是“四人家庭”、20.4%的是“二人家庭”,家庭每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1至20,000元之间(54.4%),而有逾三成受访者的家庭收入在1万元或以下。

调查发现,只有近五成受访者表示自己符合资格申请过渡性房屋,有16.5%人不符合资格,有34%不清楚自己是否符合资格。在不符合资格的人中,主要因没有轮候公屋(17.6%)或轮候公屋未满3年(41.2%),分别有一成多受访者家庭人数多于或少于合申请要求,亦有5.9%入息或资产不符合要求。联盟表示,只有少量过渡性房屋名额让轮候公屋未满3年人士申请,希望政府可放宽门槛。

对于现时的4种过渡性房屋,以0至10分评分(10分是极有意愿申请),社会房屋共享计划和酒店或宾馆项目的平均评分分别只有1.92分和2.42分,其中分别有超过六成和四成的受访者给予0分。联盟解释,这两类过渡性房屋都不设独立厨房,亦可能要与他人共用厕所等设施,故不少受访者都不考虑。

调查亦试图了解何种因素影响受访者考虑入住过渡性房屋。在多项因素中,以0至10分评分(10分为有极大影响),平均评分最高的是“生活开支的增加/减少”,有6.58分,;其次是“交通配套”(6.01分)、“周遭环境”(5.99分)、“居住面积变大/小”(5.71分)和“租住年期”(5.67分)。受访者亦关注入住过渡性房屋对子女的影响,“学习环境改变”及“与上学地点的距离”分别为5.48分和5.38分,更分别有27和35位受访者给予10分,即极大影响入住意欲。

梁小姐:租约仅两年 忧不断转校影响女儿学业

一家三口住在葵涌㓥房的梁小姐表示,已申请公屋约1年,曾尝试申请过渡性房屋,只有屯门的一个过渡性房屋项目接受。不过地方较偏远,附近没有学校,租约只有两年,之后或需要搬走,最终梁小姐撤回申请 。她坦言,想搬去社会房屋都是为了女儿,即使申请幸运地获批,亦要为女儿转校,否则每天跨区上学要花费1个多小时,“阿女5点起身都唔掂”。

梁小姐续指,若能转校,但两年后或许又要搬屋、转校,届时女儿已读5年班,需要考呈分试,担心不断转校因此影响她的学业,希望政府可放宽申请条件。

林女士:租金按收入计算 与㓥房租金相若

轮候公屋近7年的林女士表示,去年曾申请社房,希望能更换一个较大的居住环境和租金低些,她原本已申请成功,但签约当日才发现,社房虽然面积较大,但租金按租户收入计算,与她现时住的㓥房租金相若,加上有关社房项目较偏远,不太方便,影响自己上班及子女上学。

72岁独居葵涌㓥房的何女士表示,疫情下自己陷入失业,她过去因入息超过限额未能申请公屋,亦不符合过渡性房屋的申请资格,形容自己如“门外汉”。她又指,搬去社房要适应新环境,原本知道的社区支援和资源,去到新地区就不了解,形容好像“生活喺盲人慨世界”。

葵涌㓥房居民大联盟引述政府的过渡性房屋项目概要,指过渡性房屋分布不平均,不适切居所户最多的油尖旺区(21,086户)只有不足100个单位提供,只有3,328户不适切居所住户的元朗区,却将会提供3,798个单位。联盟建议,政府应根据不适切居所住户的地区分布兴建过渡性房屋;在确保足够供应下,考虑让租户居住至获分配公屋,以及运用政府各区闲置土地及建筑物增建过渡性房屋等。◇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香港67%受访者因疫情失业
香港公屋轮候时间动辄十年以上
【疫情2.16】香港日增4285病例 创新高
林郑不知参与全民快测人数 料周二才掌握成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