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称十一长假人潮涌 学者:难提振经济

人气 3296

【大纪元2023年10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易如、黄云报导)今年中秋十一的连假长达8天,中共官媒大力渲染各地旅游火爆情况,宣称几亿人次出行,收入增125.3%,显示大陆消费力已逐步展现。不过,专家表示,中共在骗人、忽悠老百姓,并且旅游市场本身对拉动整个内需和提振经济的作用不大。

(听更多请至“听纪元”平台)

中共发布各类“火爆”旅游数据 学者:去年民众都关在家

从9月29日中秋节开始到10月6日,中国迎来今年最长的“十一”假期。中共相关机构开始发布各类“火爆”旅游数据。

中国银联网络交易数据显示,中秋节当天,中国旅宿、交通等行业交易金额大涨。对比2022年解封前的中秋,旅游业交易金额大增400%,交通及住宿则分别成长超过48%。铁路集团统计显示,长假首日的旅客运送量首度突破2000万人次,以单日运送2009.8万人次,刷新国铁历史新高。

中共文旅部通报,长假前三天共录得3.95亿人次出游,较去年同期增75.8%;实现旅游收入3,422亿元(人民币,下同),增125.3%。文旅部还预计,“十一”假期,大陆境内旅游出游旅客将达8.96亿人次,较去年成长86%;境内旅游收入可望达到7,825亿元,年增达138%。

对于中共描绘的火爆旅游市场,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10月3日对大纪元记者表示,现在中共说旅游收入增加125%,等于是翻了一倍,这个是同比2022年的10月份。

“那时中国老百姓被封在家里做核酸呢,而且(大批人)被拉去隔离点了,拉去方舱医院了。你要跟2019年比可能还有可比性。所以,(中共)是骗人、忽悠老百姓。”他说。

旅美经济学家黄大卫(Davy Jun Huang)也向大纪元表示,“2022年是封城期间,所以,现在所谓的增加就是它对比了比较低的基数。2022年是在三年疫情中,其实整个旅游都大幅度减少。”

十一长假旅游最大特点是“穷游”

在中共各地官媒大力宣传当地旅游成绩和旅游市场火爆的同时,“穷游”也频频出现在海外报端。

为节省旅游开支,年轻人开始寻找各种省钱攻略。美团数据显示,很多年轻人旅游期间住宿,不去旅店而是去洗浴中心过夜。洗浴中心线上消费规模较2019年增长150%,20—35岁的消费者占比近七成。

十一长假期间,还出现酒店顾客减少的现象,没有往年酒店爆满的热闹场景。

同时,曾经红火的境外旅游却依然冷淡。媒体以标题“疫后十一访港中国旅客跌三成 百多元‘穷游’攻略近两万人收藏”,“香港‘十一黄金周’:百万大陆游客到访 但消费力不及疫情前”,“中国大陆十一长假‘不旺’了?为什么亚太旅游不见陆客报复性人潮”等报导中国游客境外游的情况。

李恒青表示,今年“十一”长假有一个最大、最大的特点是“穷游”。

他说,过去普通老百姓因为平时工作很紧张,到放长假,或结伴或全家出游,“出去消费一下,吃一点好东西,买一点衣服、家电,或者去到外头租个旅馆放松放松。”

“这个(旅游)现在叫做穷游,为什么大家不敢多花一点钱?因为对未来不抱希望,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经济寒冬已经不是说在路上,已经来了,经济寒冬已经来了。”

“因为都绝望了,说能出去了,那就去转一转吧,所以很多人选择的是一日游,当天出去,当天回来,不住宿,多数都是去打卡。网红地区打一个卡,然后就回来了,不住宿。”他说。

上海民众:有钱人也不敢消费

上海市民王先生10月3日对大纪元记者说,去旅游的年轻人多,“一般不会出去,就尽可能节约吧。”

“他们的消费要看今后的发展趋势,他才敢用钱。”他说,“如果没有未来,一般都不敢用钱。今天做了明天不知道了,还能做下去,都不敢用钱。人的预期不好,所以人家不敢消费,就是现在有钱的人也不敢消费。”

他表示,现在出去旅游消费量也不高,每天一百来块钱,两百块不到,“以前消费很厉害,五六百、一千多一天。喜欢住四星级、五星级的宾馆。”

“现在老百姓也没钱了,也不敢到高档地方去消费了,有钱也不敢花。”他说,中产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人们对未来没看好,这个情况人家不敢消费,不愿意消费,能省就省。”

重庆市民李女士也对大纪元说,“本地人都基本上不出去(旅游)的。重庆有很多单位也是发不出来钱了。”“很多人都失业了,没有工作做,外边很多的店铺都关门了。”

“现在放假嘛,放假的时候外面都很多人的。买东西肯定就人少了,就是在外边闲逛的人多。”她说。

专家:旅游对提振经济的作用不大

中共为了利用今年“十一长假”的旅游消费提振疲弱经济,大费周章。不过专家认为,旅游在中国内需上占比并不大,不能拉动内需。

中共文旅部通报称,今年假期文旅部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为依托,支持发展更多集“观赏表演、美食、买好物、赏美景”体验为一体的“一站式”文商旅体消费综合体,提供更多假日出游好去处。同时聚焦乡村旅游市场,推出149条“橙黄橘绿乡村胜景”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

黄大卫认为中共的举措作用不大,“哪怕是全盛时期,中国的旅游只是大概占整个中国GDP的3%多到4%左右。”

“主要旅游不是一个利润增长点,只是经济向好之后有时间和钱去消费,它是一个次生消费,它不是原生性的一个消费。而且旅游里面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国外游客来中国的旅游。”

他认为,单纯是靠国内的假期旅游,基本上对拉动整个经济的影响非常短暂。

他表示,“现在整体消费降级,很多消费者利润很低的。比如过去,1千亿的消费额可能带来20%左右的利润,到现在也是1千亿的消费额,利润只有5%,大概经济效益也就5%,这对地方经济拉动也只有5%的贡献度。”

李恒青也持类似的观点。“现在整个这个商业气氛也不是很好,争取能够要一个节假日带动整个的消费,看不出来。”他说。

他说,“我觉得整个大的趋势不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行政命令运动式地提振信心增加消费,实际上不太可能收到真正的效果。只是治标不治本。”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信心,对未来,看不到未来,no hope。”他说。◇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习近平罕见提躺平 专家: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
十一长假多航段机票大跳水 上海飞成都173元
月饼滞销 彩票兴旺 专家:民众对未来无信心
钟原:“十一”长假 习近平能喘口气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