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性城投债违约突显地方财政脆弱

人气 2584

【大纪元2024年05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陈霆综合报导)最近,中共砸下3,000亿元人民币收购过剩住宅。外媒分析,这是因为依赖房地产市场获得收入的地方政府,不断出现“隐性”城投债违约,市政财政已出现明显的裂痕。

本月,中共当局制定了一项新贷款计划,鼓励地方政府“消化”滞销的住房。根据新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向21家银行机构提供价值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低利率“再贷款”资金。

银行获得资金后,可向市政府指定的国企发放贷款,由国企购买已竣工但无法售出的商品房,并将其转换为保障性住房。中国人民银行声称,此举预计可产生5,000亿元贷款。

《日经亚洲》分析,中共这项号称“史诗级”的救房政策,可能是为了重振土地销售,以偿还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

过去,中国地方政府一直高度依赖“土地转让金”。在房地产危机爆发后,许多地方政府的收入也随之大减。

过去,“土地出让金”是中国地方政府最大的非税收收入来源。在中国,土地出让指的是地方政府将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权出租给企业。2021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政府收入的41.6%左右,若将土地产生的税收一并考虑在内,这一数额还会增加。

在土地销售暴跌后,中国各省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纷纷难以偿还巨额债务,从经济增长推手变成烫手山芋,违约数量不断增加。

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中国五矿集团旗下的信托机构发布公告,三个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逾期产品涉及昆明市八家LGFV,其中五家为昆明国企。

据报导,截至今年1月份,昆明交投、昆明城建、昆明土投、昆明新都投资等均有商票逾期,逾期余额在500万元到2亿元不等。(先前报导:央企五矿信托城投项目爆雷 引爆昆明城投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全国LGFV有息债务规模超过60万亿元,这已大于地方政府账面债务总额。

根据金融数据公司上海大智慧(DZH)的数据,截至5月,LGFV相关的信托或私募投资产品已出现了196宗未确认还款的案例。其中99例发生在2023年之后。据信,这反映了LGFV拖欠还款的情况。

这些信托产品主要由企业和富有的散户投资者购买。由于其信息较不透明,且单笔拖欠金额相对较小,通常在数亿元人民币左右,因此这些产品的还款更可能被搁置。

据信,LGFV尚未在公开债券市场上违约。一旦在公开市场上出现违约事件,可能会导致资金外流和一连串倒闭。

这些LGFV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去年开始发行债券,以偿还LGFV的债务。然而,一旦市政财政陷入紧缩,就很难继续提供帮助。

《日经》认为,中共的购屋计划是为了减少房屋库存,重振土地销售,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以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然而,外界认为中共目前的购房计划,并不能解决住房市场的问题。分析师估计,需要6万亿元人民币,才能使住房库存达到适当水平。◇

责任编辑:李沐恩#

相关新闻
【秦鹏观察】茅台酒崩塌 “穷人三样”却涨价
摆拍通知书送达 甘肃一烟草局被指伪造证据
巴菲特再抛售比亚迪近4000万美元股票
中共对欧盟猪肉展开反倾销调查 欧中关系趋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