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中国稀土产业面临三大冲击

【大纪元2024年06月20日讯】中共一直想打“稀土牌”。1992年邓小平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但四十多年来,虽然中国稀土的储量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34%、产量高达全球七成(美国地质调查局2022年数据),却没有中东石油那样的影响力。为什么呢?主因三条,一是中共稀土政策效能之低劣,二是国际社会对中共之防范和“去风险”,三是全球稀土总需求量不大。

当今,中国稀土产业更是面临三大冲击。

其一,稀土不是大宗商品,需求增长有限,产品价格承压,上市公司出现亏损

稀土(Rare Earth)不是土,而是化学周期表中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稀土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军事的核心”(几乎所有高科技武器核心部位都有稀土)。不过,全球稀土资源并不稀缺。2022年全球稀土储量为1.3亿吨,该年全球稀土产量30万吨,简单计算,现有稀土储量可开采年限为400年,远高于石油的43年、天然气的63年。

中国稀土占有四个世界第一:储量、产量、出口量、消费量。但根据中泰证券绘制的中国稀土价格历史走势(图表1)以及2020年之后的价格数据,可以发现:2005年以来至今,中国稀土的产品价格没有稳定增长,而是在两个波峰之间长期徘徊。

转摘自中泰证券研报《是时候重塑对稀土的认识了》(2021年2月)

以氧化镨钕为例。2010年10月—2011年7月,氧化镨钕价格由20万元/吨升至124.9万元/吨,涨幅达到518%,这是第一个波峰。第二个波峰期是2020年3月—2022年3月,氧化镨钕价格最高涨至111万元/吨;但之后价格震荡下降,氧化镨钕均价从2022年1月份911,944元/吨下降到2023年12月份的457,318元/吨左右,降幅49.85%。进入2024年,价格进一步下滑,北方稀土官网发布的6月稀土产品挂牌价格,氧化镨钕仅报384,800元/吨。

产品价格震荡下行,给中国稀土产业以沉重打击。2023年,属于上市公司的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盛和资源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了七八成,广晟有色下跌2成。进入2024年,行业继续低迷,例如一季度的中国稀土,营收3.02亿元、同比减少8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9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54.98%。

2023年中国共出口稀土为11.43万吨,同比增长1.4%;出口额为43.96亿美元,同比下降23%;出口均价为3.85万美元/吨,同比下跌24%。

其二,特斯拉下一代电动车计划采用零稀土永磁电机,影响深远

作为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引领者,特斯拉的科技路线对稀土产业影响巨大。最初在Model S和Model X中,特斯拉使用交流感应电机,不用稀土材料;但2017年Model 3上市时,采用了新的永磁直流电机(后续其它车型上也一直使用同款电机),这成为中国稀土价格上涨的标志性事件。当前特斯拉汽车电动机中使用的稀土元素主要有镝、铽、钕三种,其含量分别为10g、10g、500g。

然而,2023年3月1日特斯拉投资者日上,特斯拉动力总成工程副总裁科林‧坎贝尔(Colin Campbell)表示:“我们设计了下一个驱动单元,它使用完全不含任何稀土材料的永磁电机。”这一消息石破天惊,导致中国的稀土上市公司股价大跌。截至当年3月10日,北方稀土(中国最大稀土供应商)的股价下跌近一成;另外两大稀土供应商——中国稀土和盛和资源,分别下跌5.9%和一成。

科林‧坎贝尔说,“随着世界向清洁能源过渡,对稀土的需求确实在急剧增加,满足这种需求会有点困难,而且开采稀土具有环境和健康风险。我们希望做得更好。”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由于提高了动力传动系统的效率,特斯拉Model 3的稀土使用量已经减少了25%。现在更是决定弃用稀土。

事实上,稀土永磁电机是上世纪60—80年代才出现的先进技术。此前的一百六十余年间,人类使用的都是非稀土电机。不仅特斯拉,日本和欧洲车企,例如宝马、奥迪、日产、马勒、大陆集团等等,也都在开发无稀土永磁同步电机。

特斯拉零稀土电机如果成功,影响将是广泛的。一方面,对正在快速扩张的全球电动车市场而言,无稀土永磁电机带来的供应链风险降低以及潜在的成本优势,让其它车企也不得不跟进。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之外,带动风力发电机、传统汽车电机、变频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工业机器人、节能电梯等多个领域也使用无稀土永磁电机。

大家知道,在稀土功能材料中,稀土永磁材料应用范围最广泛、市场需求最大,也是中国生产最多的一种稀土材料(占中国稀土功能材料产量的近一半)。一旦市场对永磁材料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对中国稀土产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其三,西方构建“去中共化”的全球稀土供应链,成效初显

2010年,钓鱼岛问题激化,中共对日限制出口稀土。当时日本逾九成的稀土都从中国进口,令人惊讶的是,日本三招就化解了困局。

第一,日本一方面暂用当时充足的库存,一方面加大了从澳洲、美国、越南、哈萨克等国进口稀土的数量;到2015年为止,日本从中国以外国家进口的稀土占进口量的一半以上,中国稀土占48%。

第二,加速节能技术研究,包括研制稀有金属代替品、减少用量、回收再用等,减少对稀土的依赖。2010年日本进口稀土量约2.8万吨,2011年2.3万吨,2012年更降至不到1.4万吨。

第三,加强勘探,2011年在太平洋近海发现了10米至70米厚的稀土泥,其浓度比中国大陆的稀土矿的浓度高了2至5倍,只是2012年后稀土廉价了,日本才未准备开采。此外,2012年,日、美、欧盟联合向WTO起诉中共;2013年,WTO认同日美欧的意见并劝告中共改正,但中共坚持驳诉;2014年8月,WTO确认中共败诉。

这“稀土第一战”以中共惨败收场。但美、欧、日自此警惕中共,开始推动全球稀土供应链“去中共化”。目前已初见效果。

一是2017年以后,全球稀土产量大幅上扬,中国稀土产量虽然翻倍,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从2010年的98%降至2022年的70%,中共的绝对垄断地位不再,稀土产品全球供应的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例如,美国承诺扶持的全球第二大稀土资源储量国越南(2200万吨,约为中国一半),其2022年稀土产量涨了10倍。另一方面,中共以全球1/3的稀土矿资源储量来维持全球70%的产量,从长远看是不能持续的。

二是西方联手重组独立于中共之外的稀土供应链。举例而言。

(一)美日签署协议,拥有加州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稀土矿的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 Corp.)将把其分离工厂出品的材料直接卖给贸易巨头住友商事株式会社(Sumitomo Corp.),以便其在日本分销。而以前的做法是,该矿产被运往中国进行加工,日本公司则从那里采购(2023年中国进口稀土金属矿66,414吨,其中99%以上的稀土金属矿来自美国)。

(二)为阻止中国染指加拿大的稀土资源,2024年加拿大政府买下澳大利亚Vital Metals公司在该国的一个矿区资源。2022年,加拿大也责令三家中国公司撤出在加拿大稀土公司的股份。

(三)2024年6月3日,澳大利亚财长的发言人表示,财长已以国家利益为由,命令多个与中国有关的投资者消减其在稀土矿商北方矿业(Northern Minerals)的股份。

(四)拥有世界第三大稀土储量的巴西,其第一个稀土矿Serre Verde今年开始商业化生产。巴西加入西方阵营,正雄心勃勃地建立稀土产业。

结语

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本是一大好事。但是,由于中共拙劣的稀土产业政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稀土资源被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问题突出。现在,由于中共的“战狼外交”,把稀土产品当作对付西方的“杀手锏”,致使西方重组独立于中国的稀土全球供应链,使中国稀土产业没有获得应有的利益(2021年中共工信部部长说,中国稀土只卖出了“土”的价格,没有卖出“稀”的价格),受到严重遏制(稀土领域科技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中国稀土行业面临的重大冲击,都是中共的相关政策一手造成的。

大纪元首发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特斯拉电机计划弃用稀土 中共垄断恐受冲击
秦时:五大困境曝中共稀土王牌战略烂尾
中国稀土企业上半年业绩集体暴跌
西方稀土供应链全面启动 一文看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