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百强房企5月拿地金额同比下降七成

人气 843

【大纪元2024年06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毅报导)今年5月份,大陆百强房地产企业拿地金额同比下降了74%,降幅环比扩大26%。有业界人士表示大陆楼市库存太大,要买房的民众可以再等等。

据中指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今年1至5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为314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26.7%,降幅较1月至4月扩大17.2个百分点。5月单月的房企拿地总额由4月的633亿元降至296亿元;5月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下降了74%,降幅环比扩大26%。

房企拿地金额减少,对应各地方当局土地供应也在减少。1月至5月,各地推出的各类用地同比下降24.2%;其中住宅用地共推出0.8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8.6%。

而房企拿地减少背后是大陆楼市持续疲软,库存较大,去化周期长。

市场机构易居研究院5月2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4月份,其监测的全国100个城市中有42个城市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37个城市的去化周期处于18至36个月区间,另有21个城市去化周期低于18个月。

综合来看,大陆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即存销比为26.5个月,即按照目前既有的销售速度,市面上的新房库存规模需要26.5个月才能消化完。一般市场认为12个月至14个月是楼市合理去化周期、供需相对平衡的分界线。

有观点认为市场需求疲弱是目前大陆房地产市场的关键问题。

易居研究院认为当前各地库存高企、去化周期长的主因还在于需求端消化能力弱。易居研究院对财新网表示:“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地最近几年土地市场的降温,所以并没有产生太多的库存规模,这也说明高库存的压力主要源于消化能力的偏弱。”

平安证券发布于5月27日的研报也表示:地方当局 “供地限制有一定效果,但核心仍在需求端”。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高库存城市土地出让规模已大幅下降,18个库存较高城市出让土地建面同比分别下降43.5%和12.5%,但库存仍处于高位,意味着需求端恢复才是去库存重点。

从销售的数据来看,大陆房地产去库存仍路途漫漫。5月31日,第三方咨询机构克而瑞发布的百强销售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224.1亿元,同比降低33.6%,单月业绩规模继续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

从累计业绩情况来看,1月~5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为14,133.7亿元,同比下降44.3%。

另外,中国房地产的资金仍然未见好转,依然吃紧。

据中指研究院官微6月5日消息,2024年5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216.6亿元,同比下降52.9%,环比下降59.9%。

为了刺激持续疲软的楼市,大陆从中共中央到地方纷纷推出了各种刺激措施,从一线城市上海、广州到三四线城市,纷纷推出降首付、降利率、降买房门槛等等政策。

但原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观察者网分析说:“其实现在大家缺的不是杠杆,因为杠杆就意味着债务。人们缺的更多的是月供,即现金流。在预期收入平稳增长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更多人愿意加一些杠杆。”

邵宇表示,目前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还没有完全回归。他认为:“如今,房地产市场总体供给过剩,居民的杠杆也比较大,(想买房的)可以再等一等,特别是非重点区域还可以再等等看。”

责任编辑:李沐恩#

相关新闻
因经济担忧 大陆国债收益率降至22年来最低
【新闻大破解】中共22条极限施压台湾 已显无效
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如何发展 美欧做法有不同
旅游攻略出版商“孤独星球”退出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