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翁伟志的创作人生 原民工艺传承与创新

翁伟志,家住卑南乡鲁玛克部落。(翁伟志提供)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4年06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台东报导)三十岁的翁伟志,家住卑南乡鲁玛克部落,台东唯一的鲁凯族部落里,但他们全家都是平地人。因为妈妈是裁缝师,很多原住民都来找妈妈做族服和配件,翁伟志耳濡目染,对原住民的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卑南族的Ga-jin裤片为主,结合八角花和十字架图案的黑麻肩背袋。(翁伟志提供)

在大南国小的乡土教育课程中,他学会了木雕、十字绣,培养了对于原住民艺术文化的美感,这些技能成为他日后创作的基础。

翁伟志小学时做的十字绣作品。(翁伟志提供)

回归部落 创作原住民工艺

翁伟志虎尾科技大学飞机修护系毕业后,曾经从事CNC车工自动化的工作,但他最终决定回到家乡,投入原住民工艺的创作。他开始制作琉璃珠、原住民服饰配件、背包和耳环等作品。

原住民配件:复古色肩带。(翁伟志提供)

翁伟志说:“不只创作成品,我还希望让原住民朋友能延续自己的特有文化和传统配件,所以我开发材料,拍影片免费教学,让他们可以用便宜的价格购买材料,自己动手做。”

翁伟志自己做的复古琉璃珠颈炼。(翁伟志提供)

开发仿真羽毛 保护野生动物

台湾的法律不允许使用、展示、加工和贩售野生动物保育类的羽毛,翁伟志因此有了开发仿真熊鹰羽毛的想法。他说:“我正在研发既环保又永续的仿真羽毛,希望能使用鹅毛作为材料,并在上面绘制熊鹰羽毛的图案作为替代。既能保护稀少的熊鹰,又可以将原住民文化所需的元素传承下去。”

发叉,常用于头饰上、羽饰上。(翁伟志提供)

结合原民文化与美观的肩背袋、真皮长夹设计

翁伟志的肩背袋设计灵感来自卑南族、排湾族和鲁凯族的元素。他说:“第一款肩背袋以卑南族的Ga-jin裤片为主,结合八角花和十字架图案。第二款肩背袋融合了排湾族和鲁凯族的红黄绿图案,并加入12颗琉璃珠,每颗代表一个祝福。另外以相同概念不同做法制作了八角花压纹搭配十字架图腾的真皮长夹。”他希望原住民能学习制作过程,亲手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

八角花压纹搭配十字架图腾的真皮长夹。(翁伟志提供)

开发简单易做的材料包

翁伟志最有成就感的作品是卑南族的花环,他研发了一款简单且容易制作又耐用的材料包。他说:“我希望开发更多的材料包,让这些传统技艺变得更加亲民。在研发过程中,我会和耆老交流,听取他们的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

卑南族花环,简单、耐用的方式制作。(翁伟志提供)

未来计划研发传统排湾族陶珠

陶珠的制作是翁伟志近年来最大的挑战。他希望研发传统的排湾族陶珠和降低陶珠的成本,让更多人能负担得起这种仿旧质朴的工艺品。翁伟志说:“除了亮彩的琉璃珠以外,台东的排湾族人也喜欢使用复古感的陶珠作为文化元素,我希望透过降低陶珠成本,让更多人拥有或学会这个传统工艺。”

两排复古琉璃颈炼。(翁伟志提供)

持续创新的同时 考究原住民的文史

翁伟志表示,原住民的工艺创作色调通常包括红、黄、绿、黑、白,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色调。根据用途和身份,琉璃珠项链的配置和长度会有所不同。他说:“我认为最困难的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每次我会先做出一款作品,让大家投票,再决定是否保留。”

红黄绿铃铛,用于头铃、龙袍。(翁伟志提供)

翁伟志从小耳濡目染原住民文化,逐渐学会相关知识,并内化成自己的创作理念。如今,他没有政府扶持,也因为不是原住民,无法获得补助或是争取原民工艺相关的进修机会,依然坚持走这条路,希望能帮助更多年轻人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产,所以他拥有一个小团队,分工把这项原住民的传统工艺做的更精致一些。

翁伟志他的努力和贡献,不仅在于创造出优美的工艺品,更在于让更多人了解和珍惜这些丰富的原住民文化资产。

翁伟志用五年时间专研原住民的配件。(翁伟志提供)
八角红绿云肩炼。(翁伟志提供)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